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轉:《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你以為時間還很多,但有些決定不能拖》(作者:foxy831002 (奶香綠茶))

轉自【閱讀控】:https://is.gd/ZalSr0

我這一次要介紹的,是一本我很喜歡的書:《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你以為時間還很多,但有些決定不能拖》。我知道這樣子的書名,看起來真的是有夠像勵志書的,會讓人想把白眼到後腦勺,但是相信我,這本書只是書名很9487,內容一點都不87。



這本書的作者是心理諮商師梅格‧潔伊,她的專長領域是成人發展,尤其以20世代(20-29歲)為主。

作者引用了波士頓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人類發展研究,指出他們審視了許多知名成功人士晚年所寫的回憶錄,歸納出那些對他們日後人生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發現對這些人影響甚鉅的事件,絕大多數都發生在20-29歲之間。

最特別的是,在這些重大影響的事件發生的當下,我們常常感覺不出來,當事人通常得要日後回想,才發現這些重大事件決定了他們的未來。這些事件,有的短則幾天、長則數個月,而且發生的時候,我們經常難以察覺。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讓我們好好把握20世代的這十年,進而善用這段歲月,避免老大徒傷悲。

她將自己這些年來輔導過的20世代的故事,使用假名的方式披露在書中,再運用心理學、神經學、社會學和演化論的研究、知識或數據來佐證自己的論述,希望能夠幫助所有在茫茫大海之中漂蕩的20世代,過一個更好的人生。

這本書一共分成三個篇章,分別是「工作」、「愛情」和「腦部與身體」。

我想從這三個篇章當中各提一些我很喜歡的觀點。

工作篇的部分,我很喜歡強連結(家人、親密伴侶、親近友人)和弱連結(不太熟的朋友、只有一面之緣的人)的觀點,作者引用社會學家羅絲‧寇瑟的《強連結的弱點》,指出強連結之內的人都很相像,連身陷的困境都很相似,這些人除了安慰你之外,能給的幫助十分有限。相反的,弱連結的人跟自己有極大的差異,反而能夠引領我們去接觸新的事物,獲取不重疊的資訊。

比方說,商科的學生或業界人士都知道JIT指的是及時生產,所以強連結之間的溝通只要以JIT(限制語法)就能夠清楚地表達出及時生產。至於,跟弱連結的其他科系出身的朋友,則必須解釋得更為詳盡(精緻語法),甚至得改變思維或用字遣詞,才有辦法把及時生產的概念解釋清楚給弱連結的朋友聽懂。

其他像是,你原本對宗教的知識缺口是很大的,但是因為認識了一個宗教學的朋友,他便引領你進入那個宗教的世界,帶給你更多你原本所不知道的宗教歷史、原本是讀汽修科,後來認識了一個新的朋友,便被引領進資訊產業等等,都是不勝枚舉的例子。

愛情篇的部分,我很喜歡同居效應的觀點。在過去,同居被視為前衛的舉動,現今,同居早已不是什麼大事了。甚至於經常會有一種觀點是:「同居看看才知道合不合啊!」但作者指出,根據社會學家的研究,先同居再結婚的伴侶,在婚姻的滿意度上比沒同居過的伴侶更低,也更容易走向離婚一途。在此,我只講出結論,至於原因是什麼,就自己去看書吧。

最後一個篇章:腦部與身體,是帶給我最多知識與衝擊的一個章節。

作者指出,大腦的發展順序是由下而上、由後至前,大腦最早發展的區域在靠近脊椎的部分,這個部分掌管了呼吸、感官、情緒、性、飢餓和睡眠等「動物習性」,所以這個部位被稱作「情緒腦」。

大腦最前面的部位則是「額葉」,在額頭的正後方,是大腦最晚發展成熟的部位,人類要直到二十幾歲,額葉才會發展完全。額葉負責掌管的是理性與判斷力,因此又被稱作「指揮中心」。

再來,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的研究發現,從青少年到二十幾歲之間,人腦還會重複嬰兒時期的流程,形成第二次的大腦關鍵成長期,大幅提升學習新事物的能力。這裡的新事物,指的是面對成年之後的挑戰,像是如何挑選好職位、好伴侶,如何為人父母等等。(第一次的關鍵成長期,是五歲之前任何語言都能輕易學會)

意思就是說,二十幾歲是大腦可塑性最高的時刻,充滿著極大危機與極大機會,我們應當好好把握。

還有一個篇幅我也非常喜歡,在談「生育力」。現代人越來越晚婚,也越來越晚生小孩,這是全球趨勢。但其實從30歲開始,人類的生育能力便開始降低,一來卵子品質降低,二來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變弱。內分泌系統負責調節荷爾蒙,讓身體隨時做好懷孕的準備,一旦衰退,不只懷孕變得困難,就算懷孕了,也很能保住胎兒。

到了三十歲,女性的生育力減半,到了35歲,生育力剩下四分之一,到了40歲,生育力只剩下八分之一。更糟的是,35歲開始,流產率為四分之一,到了40歲,流產的機率高達二分之一。將精子注入子宮的人工授精法,有90-95%的失敗率,體外人工受精的試管嬰兒,成功率則只有10-20%。這個數字還會隨著年紀越大,失敗率越高。

換言之,如果你早就想好,你不要孩子,那麼沒問題。但要是你非常想要一個孩子,或者你的人生規劃裡有孩子,你應該在20世代的時候就得開始規劃。

總結來說,這本書不會告訴你,你該怎麼去過你的人生,但會讓你明白一件事:「二十幾歲,原來如此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