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二氧化碳、地球暖化、因果關係

近幾十年來,環保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碳排放與地球暖化,可以說是所有熱心於環保運動的人士最在意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下列兩張圖來進行了解。首先,這張圖是地球表面溫度的預測,紅色是我們放任碳排放的結果,藍色則是按照ICPP調整碳排放的結果。

IPCC預測的全球平均溫。
左邊的黑線是過去量得的溫度,右邊的紅線可以看作人類什麼都不做的結果,
溫度即將快速上昇,;藍線是按照IPCC建議暖化或可減緩。



而這張圖,則是從1970-2018,世界各個主要國家的碳放量,以百萬噸/每年為單位。

各國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變遷。

看了上述兩張圖表,你應該會認為碳排放量與地球暖化有顯著性的正相關,甚至是因為碳排放量大增才導致近年來的地球暖化。這也是現在主流媒體與學術期刊甚至是教科書的基調。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第三張圖,這是從地質年代的觀點,從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地球二氧化碳濃度: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因果關係,

此圖則是顯示整個顯生元(寒武紀大爆發之後)裡面,二氧化碳濃度與氣溫的疊加:


你會發現,整個顯生元的二氧化碳濃度與氣溫似乎沒什麼關聯性,
而且以整個顯生元的時間軸來看,地球一直在變冷。

實際上,複雜的生態學研究,很難比對出兩個獨立變因之間的因果關係,我們用這張圖作為例子:

難道你會認為,尼可拉斯凱吉演的電影愈多,在游泳池溺死的人就愈多嗎?

其實,若我們以地球科學與化學的常識來看,二氧化碳增加造成地球暖化→假的,地球暖化造成二氧化碳增加→真的,事實上是,地球本來就會隨太陽的活動,有冷熱的循環,冷的時候叫冰河期,海平面會下降。熱的時候叫間冰期,海平面會上升。

那麼為什麼熱的時候二氧化碳會增加?因為大海的二氧化碳溶解度下降了,自然讓空氣中二氧化碳增加了。

人類並沒有能力到能夠改變二氧化碳的總量,跟太陽比起來,人類無比渺小的。


就算地球真的變暖,是壞事嗎?

生物學常識告訴我們,熱帶地區的生物量和生物多樣性是極地的100倍以上,這是任何人用眼睛就可以觀察到,也就是溫暖的地方愈多,地球總體生物量與生物多樣性都會上升。

然而我們的學校教科書卻把暖化視為魔鬼,把海平面上升視為物種滅絕。

恰好相反,海平面上升了能夠孕育的生物比現在更多,因為水是生命之母,海洋能孕育的生物比陸地多更多。減碳了,沒有二氧化碳,植物怎麼光合作用?增加碳排放才能增加生物多樣性而且讓森林茂密。

二氧化碳就是植物的食物,減少它你要怎麼讓地球的植被繁茂呢?

其實就碳排放量來說,我是支持大幅提高的,就地球的自然史來說,二氧化碳曾有比現今超過三倍以上的量。當時氣候更溫暖,水循環更快,植物生長也更快,能讓恐龍之類的大型脊椎動物都生存良好。

整個侏儸紀二氧化碳濃度都高於1000ppm,甚至接近2000ppm。現在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才不過400ppm,環保人士就認為地球生態系會因人類的碳排放量而崩解,難道不荒謬嗎?

人類活動改變不了地球上的什麼,只是那些環保人士與傳媒擴大渲染而已。至於北極熊滅絕的問題,這根本也不成問題,北極熊與北美棕熊其實沒有種間隔離,他們互為亞種,就像台灣黑熊跟亞洲黑熊一樣。

其實二氧化碳濃度提升,對植物有莫大的好處,在農業上可以增加生產,在生態保育上可以讓森林生長得更茂盛。不過這些說給環保人士聽只是對牛彈琴,他們不懂光合作用,不懂怎麼計算ppm,也不懂基因序列,他們只會成天製造恐慌而已。



1 則留言:

  1. 基於人類很愛滑坡跟貼標籤,為了單一事件而無限制發洩情緒、全盤推翻,因此必須同時強調:「不支持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暖化的理論」,不代表「不需要重視環境保護」,更不代表「打倒環保人士」。

    農業區、水源區、河川區不要亂排廢水;垃圾跟污染物不要丟到海裡或是挖個大洞埋起來;廢氣不要亂排……,這些都很重要。

    應該不會有人堅持:我們呼吸的空氣跟吃的食物,必須含有污染物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