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該學什麼新東西?

如果我們把人想成能夠安裝各種軟體的機器,而書本(或是接觸的資訊本身)給人帶來的作用就是「安裝新軟體」,依照這個比喻,比較能夠對書籍作出價值判斷。

第一類是直接更新作業系統的層級,像是Android系統換成Windows系統之類的,這類軟體對於人的影響是深遠的,作業系統一換,簡直像是換了靈魂一樣。

第二類是殺手級的應用程式,像是瀏覽器軟體、Office、或是手機的導航軟體,每天在開的通訊軟體。這類軟體非常重要,對生產力的影響至關緊要,沒有的話會對日常與工作造成很大困擾。

第三類是一些小品,例如踩地雷或是貪食蛇之類的東西,這類軟體沒有了不會影響些什麼,但是會讓生活無聊很多。而無聊是連神都要舉手投降。

所以,以下的閒談是根據「資訊對人的影響程度」進行簡單分類:




1.能夠從人生價值觀與態度進行改變的書

這類的書,無論乘載的文字或時代,都算是相當有價值的書籍,而哪些書有這類效果?美國人 Dr. Robert B. Downs曾經寫過《改變歷史的50本書》,裡面就有很多是這種類型的。例如馬基亞維力的《君主論》或是潘恩的《常識》,馬克斯的《資本論》達爾文的《物種源始》、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都是這類。當然這也包括各種宗教經典,比如《聖經》、《阿含經》

若要找個比喻的話,這類的書就好比是一台處理器連同作業系統都直接重新安裝了,會讓整個人的行為舉止神情表現得截然不同。這類書給人的影響是巨大的,然而是是正面或負面,那就不好說。

2.能讓人習得一門新技術的書籍

這類的書通常比較指引性質,比如說《鳥哥的Linux私房菜》,或是黃阿文教練所寫的《最新健美運動詳解》或是葛拉漢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這類的書很棒,知識豐富連貫且可以讓你學到一門完整的新技能。

但問題在於很多讀者讀完了之後沒有動力去實踐書上的東西,很多時候問題是在價值觀與人生態度上面,如果本來就是悲觀負面消極的人,買了這類的書也很難發揮作用。市面上有很多殺手級的應用程式,你知道很好用但是你卻總是不懂用,也是類似的原因。

3.能夠知道一些有趣的資訊

這類的書,經常是為了趣味而存在。小說也是提供讀者情節和獨特的文字來吸引讀者,我不會說這類的書籍無用,事實證明這些書在市場上活得很好。事實上很多人拿電腦玩小遊戲的時間比辦公還多。

當然,當你把自己怎麼看待閱讀的價值排序更動一下,你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要評論價值,先揭露自己的價值觀是必須的,而不分青紅皂白的,直接把某些閱讀的面相直接打成毫無價值,恐怕就淪於偏頗了。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你自己價值多少錢?

很多人想靠讀書來翻身,但到了人生下半場才發現徒勞無功。而當你家徒四壁,整天為了錢所煩惱的時候,基本上連選擇下一餐要吃什麼的自由都沒有,更不用說選擇其他東西的自由。

錢,或是說你能動用的價值型訊息交換系統有多龐大,是評估你自由程度的重要基準。

我想更詳盡的解釋一下,大多數人印象中讀書比較像是「體制內的學歷」而翻身則是「掌握財富與權力」這樣解釋比較明確。

記得很久以前鄭立的文章曾經寫過,老一輩的問題在於,再他們那個時代,下黑白棋的規則是五子棋,但是現在這個社會已經是改下圍棋了,它們不曉得這個時代的規則已經變了,還再教你用舊的規則,有些人因此輸的一敗塗地,把責任都推到上一代這個「讀書能夠翻身」這個觀念去。

但其實,撇開世襲的權貴,光是活存利息就幾千萬的那些巨富不談,所謂的本業收入重點從來都是「供需」與「訂價權」。很多時候是跟你的選擇和產業類別有關,而不是誰讀書能吃比較多苦。而且,我所認識的頂級學霸中,沒有一個覺得讀書是辛苦的。他們樂於學習,甚至把學習當作生活中的遊樂器關卡來看待。

舉例來說,40年前的記者是一個高薪的行業,那時候當記者若勤快一點可以月入將近十萬。而報社的年終獎金更是可以高達四個月。那是個資訊還很稀缺的時代,所以能夠提供資訊的記者是一個金飯碗。可是今天的記者是一個極度競爭且需要業配的行業,能夠月入五萬已經是偷笑。這就是供需所造成的改變。

同樣一個問題,今天大家說TSMC的工程師年收數百萬,且可以有幾個月的年終。那是因為,TSMC幾乎壟斷了3nm 以上製程6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就算是第二大的Samsung 也才12%,因此訂價權掌握再TSMC手上。再加上當年7年級中生代能夠進入TSMC的,確實也是台灣數理方面首屈一指的強者。這些人的集體智力燃燒,造就了TSMC的護城河。而其他的產業各位可以見到,當供應大增的時候(例如越南人)那些傳統產業工廠的薪水是怎樣崩盤的?





上面談的是你的本業收入的部分,我相信,會看到這篇文章的年紀如果越小,對你越有幫助。因為人的選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每次你在人生的時間節點上做完了選擇,他是不能回頭的。

那麼在你努力工作的20-40歲的時間窗口期,你應該投入哪一個產業。那就變成一個至關緊要的問題。因為撇開繼承的遺產之外,你可以拿去進行投資的本金,就來自於你的本業收入。

至於提到投資,有許多不同的類型,你可以做不動產、黃金、加密幣、債券、或者是股票,而美國股票市場,對多數小資本的民眾來講,是很方便的地方。因為美國公司與股票市場有比台灣更健全的制度與更大的規模,也有著世界上規模最大與技術最新的產業可供投資。

持續關心產業所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在於,當你發現你的本業岌岌可危的時候,你會比較有應該怎麼規劃自己下一步的想法。所以請切記,我們在進行投資的時候,其實是在購買一家公司的一部份。而投資本身應該奠基於對產業了解與股價估值所進行的,而不是基於過去資料進行統計的技術分析線圖。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自由選擇與建立習慣

當你遭遇困難的時候,通常有兩個途徑可以遵循。第一個是把問題推給外在世界,然後自己保持原狀。第二個是把問題扛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改變來脫離困境。

當然也許真的有些時間節點可以讓一大群人去改造社會,這叫做革命。但顯而易見的,革命並不常有,且革命之後的世界不見得會更好。

但你若願意花一點時間審視自己的問題,我相信大多數人,人生中的困境,多數都是自己造成的。最常聽到的就是小時候不好好讀書,所以長大如何如何。但很奇怪的是,眾所皆知應該怎樣做對自己比較好,但實際執行卻做不到,這問題出在哪?

你如果覺得自己是個有自由,能夠進行自由選擇的人,為何連自己要做哪些事情來改變自己都做不好?其實,要改變是有方法的。 微小改變的累積,將會在你的人生中指數型成長,最終導向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一個步驟是,先改變自己的認知,你覺得你是什麼樣的人?這是第一個靈魂拷問,然後你再思考一下,在有限的時間之內你要成為什麼?

成為什麼,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因為他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如果我們自詡為自由人,但卻連選擇的勇氣都沒有,又何嘗有自由可言?


所以你要告訴自己,我要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

當你做好了選擇後,接下來就是實踐。人是一種動物,而且是一種由無數零星小習慣所組成的一種動物,原子習慣書中有提到,你要怎樣去建立一組「習慣」?有幾點供為參考的建議:

第一點,操作提示,也就是在你生活的環境中讓這個習慣發生的提示顯而易見?我常舉的例子就是改變你手機的app排列,把你覺得無用且浪費時間的app排到很後面去。也就是讓這個app的提示從你的環境中消失。你也可以把你想要建立的習慣變得容易,例如你想要訓練自己騎單車,就把單車與裝備擺在隨手可得的地方。

第二點,渴望的楷模,你可以自問,你親近的人裡面,或者你所知的名人中,有沒有人足以作為你的楷模?你可以把他們的行為模式,擺到自己的思維裡面。因為你渴望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比如說,你期許自己投資好公司,並且長期持有並大舉獲利,像巴菲特那樣。那每次你遇到問題的時候,不妨都可以自問,要是巴菲特遇到這件事情他會怎麼做?

第三點,獎賞與回應。也許你會覺得做一件事情很困難,但我們可以把開始這件事情的阻力最小化, 以「最小努力原則」來進行這個事情。這常用在語言學習與運動訓練上。一次提升的難度過高就是完全聽不懂以及造成運動傷害。所以我們要把需要培養的習慣簡化,然後在完成該習慣之後給予自己洽當的反饋。這些正向習慣的反饋,必須要及時且滿意,才能讓你再下一次進行這個活動的時候,可以有良好的體驗。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這些手法反向運用一下,運用於戒除懷習慣。每個好習慣的建立與壞習慣的減弱需要為期21天,但只要你能懂得運用這些手法,讓自己再社會讓更有價值與生存能力,並非遙不可及的事情。就看你的選擇了。

當然,連做出改變自我的選擇都做不到的人,很難說是自由的。承認自己受控不自由也許比較輕鬆,但我相信會閱讀這個Blog的人,一開始進行選擇的時候,都是選擇當一個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