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塑造共同體

就是建構一個想像的共同體,塑造自我認同。如果沒有這一步,想要加強經濟、國防、甚至住民自決建國都難如登天。而這個步驟被現行教育給卡住了。

有注意到現在通行[語言]叫做中文嗎?這種語言對於早期的台灣人如蔡培火先生,是聽不懂的外國話,但是對經歷中國國民黨殖民統治將近70年的現今台灣人民來說,是最熟悉的語言。反倒是台灣人的母語,大多人無法流利的書寫。

有注意到每次看電視他們說的[華人]嗎?所謂的華人是在19世紀末的時候由所發明的的新國族觀念,也就是所謂的[中華民族]。你以為中華民族是由血緣構成的嗎?那為什麼蒙古人、滿洲人、匈奴人、突厥人、圖博人、南越人都算是中華民族呢?為什麼由那些被稱蠻夷的外族,在東亞大陸建立的古代國家都算是中國的一部分呢?

台灣人建國最大的困難就是灌輸了錯誤的國族認同,中國人不是血族,中華民族是人造的想像。是屬於1949逃難來台灣的那群的人的想像,不該是生於台灣、長於台灣的人們的共同想像。

而最悲哀的莫過是在台灣的中華人,很多人到背井離鄉、妻離子散,客死異鄉,都沒有發現腦中安置的祖國想像,
只是政治力營造出來的人造物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