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音寧事件開始,我逐漸認為集體性情緒勒索綁架,我們不應該去盲從。
誠然,音寧跟韓國瑜兩者相較之下,都不是很好的經營者,但是論起經營效果,要比吳音寧這類的共產主義者還要糟糕是很困難的。
從地方上的農會的說法就可以窺知一二。
韓國瑜在北農的時候,有時候颱風還沒來,就不知道在漲價漲什麼鬼,但是農民們、盤商們都有賺到錢。
那是一種炒作的手法,說穿了是為了累積農會的政治資源,但大家還是高興的,畢竟錢誰不喜歡呢?
雖然消費者會有一點不滿,但是大多數的消費者其實不會把這種菜價的漲跌聯想到政治去。
但是吳音寧在北農那個位置,平抑菜價的結果,就是所有的農會系統、盤商還有農民都會非常生氣,因為他們賺不到以前那麼多錢了。
吳音寧在北農的作為最被詬病的兩項是這樣的:
ㄧ是無剩菜拍賣制度,就是一直拍賣一直拍賣,不管價錢多低都把菜賣完,有多少賣多少。
二是取消爛貨分級制度,原本北農會把品項不好的菜打掉,有的直接變肥料,較差的品項另外拍賣,如此才不會有造成市場上總量太大,爛菜造成平均菜價過低,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
吳音寧大概覺得把賣不完的菜銷毀或載回原產地農民很可憐,也可能是覺得沒有人有權利替農民分級,造成市場上一直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整個市場大亂,菜價過低,沒有人賺到錢。
台灣人的賭性堅強,毛利高農漁民永遠一窩蜂,毛利低大家拚單位面積產量,有災害供需失衡找政府,加上又有進口產品以及產業結構上的問題-例如雲林張家長期把持的系統。
造成沒有新的通路中大盤進來,整個國內的農業結構永遠只有新農民增加產量。
沒有競爭力的農民就會慢慢被淘汰造成量產減少,中盤大盤通路因為產量平衡不好下手沒錢賺,也許有機會打破原本張家壟斷的結構,回歸理想的市場機制。
但制度改變的政治效果會壓死民進黨,顯然是她沒有考慮到的問題。這一些賺不到錢的怨念,是把帳記在吳音寧頭上的,當然也會算到民進黨頭上。
縱使兩者都不是在自由市場下合理運作,但是對於政治上的效果,很難否認吳音寧是摧毀民進黨農業區票源的兇手。
但當時的泛綠媒體是怎麼操作的呢?他們是利用吳音寧弱女子被欺負,要大家團結這樣子操作的。
當然有些人拿出低廉的菜價,說吳音寧幹得不錯,但一個公司的總經理,東西一直俗俗賣,沒賺多少是否合宜呢?綠營媒體是悄然無聲的。
他們大多是要大家對於韓國瑜還有泛藍陣營感到憤怒, 但是除了憤怒之外,實際上菜價與選舉的影響,當時並沒有人把真心話給說出來,一直到選後才有人說,但這已經來不及了。
如果今天你是一位農民,你沒有話語權,民進黨高層也聽不見你暗暗叫苦,你還是一樣辛勤的下田耕作,但是你的收入只有以前一半多一點,你會支持讓你生計大受打擊的民進黨,還是會支持可以讓你維持以往生計的韓國瑜呢?
現在說這些,有意義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