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人生永遠的課題(作者:周布雅)

人生永遠的課題是愛自己,愛自己之後才能採取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復仇或原諒),我也不講什麼正能量,但是有時後真的就是,有太多想要作的事情了時間不夠用,你就懶得記恨了,或是擁有的資源多了,反而覺得復仇浪費時間。

我真正文字上看到的復仇,若不是小說創作,就是像鄭捷事件那樣根本沒有受傷的人復仇喊得比真正受害者還大聲,那只是一種自我投射,把發生在自己身上而自己不敢復仇的情緒投射在別人的事情上面,期待甚至綁架別人去復仇。

人永遠的課題是自己


就像曾經遭受霸凌者看到別人被霸凌了,非但不同情反而生氣他為什麼不反抗,他其實在生氣當年不反抗的自己,希望看到當事人反抗來彌補自己當年對自己懦弱的憤怒,可是當年你自己也沒勇氣反抗不是嗎?自己的情緒應該自己處理,別人沒有責任為了治療你而作什麼。

更等而下之的是網路常見的那些『發達之後打臉前女友』這類的廢文,現實裡面窮小夥發達之後根本不會有心情去報復前女友了,因為根本生活在不同層次的世界,那時候你大概覺得跟他計較都是丟自己身份了,你會對一隻小狗吠過你記恨嗎?

這種『窮農民發達之後拿金鋤頭耕田羨慕死鄰居』的想像,那已經是魯迅所說的啊Q精神:用精神上污辱對手求取勝利感,說那是復仇根本污辱了復仇兩個字。

我覺得能以仇恨武裝自己讓自己強大也是一種很帥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依附在能不能踐踏他人作為標準才能肯定自己的話,那是一種精神上被寄生的狀態。

#人永遠的課題是自己

#還有弟子規

1 則留言:

  1. 杜絕霸凌從小做起

    --公權力可以抑制社會上弱肉強食事件,反而兒童遇到霸凌不知如何救濟,這種畸形結構將延續到成人社會,不得不防。



     俗語說:「教兒嬰孩,教婦初來。」一個人的習慣,不論善惡大小,都要經過一些時日的養成,所以最好在剛出生或剛到一個地方時,就施以良好的規範,是其在正確、妥適的環境中養成好的習慣,才不至於養癰貽患,後患無窮。近年來,兒童霸凌的問題的越來越普遍,對兒童身心健康產生重大且深遠的影響,這種情況不僅在小學出現,甚至連幼兒園都出現霸凌的現象,值得社會各界及家長重視。報載日前新北市五股區一所幼兒園疑似發生同學霸凌事件,未滿五歲的女童在學校疑似遭多位男同學「性侵」,除了被其他同學用五條繩子捆綁,四位同學分別壓住女童雙手雙腳防止她掙扎外,最令家長氣憤的是,更有男同學拿老師留在教室的長棍戳弄女童下體,這些事情都是回家後,家長幫女童洗澡時,女童突然大哭,經過家長詢問才發覺。事發後,家長向幼兒園反映並要求查看監視器,但遭園方拒絕。不過,園方隨後也出面駁斥家長的指控,目前已由警方介入調查。

     不管男生或女生、聰明伶俐或樸拙駑鈍、孔武有力或弱不禁風,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都捨不得讓他(她)在學校受到欺侮霸凌,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受到霸凌,當父母的反應有時難免失控,例如去年七月,花蓮一位檢察官因為認為自己女兒在幼稚園遭到霸凌,便帶著兩位警察親自衝到學校,在教室內擺桌子彷彿開堂問案般質問相關小朋友,讓幼稚園小朋友受到極大驚嚇,事情曝光後,媒體和社會大眾都聚焦在撻伐檢察官私設刑堂式的不當舉措,而檢察官的女兒是否受到霸凌?以及後續應該如何處理?反而乏人問津,真正危害校園安全的霸凌問題並未得到有效的處理與解決。

     霸凌分為語言霸凌、肢體霸凌和關係霸凌。語言霸凌是運用威脅、傷害、貶低、污辱、取綽號、嘲笑等造成他人心理傷害的語言攻擊他人;肢體霸凌是意圖使用推擠、咬、抓頭髮、踢、打、丟擲東西等去傷害另他人或毀損其物品等傷害他人的行為攻擊別人;關係霸凌則是透過在團體中排擠他人、故意讓某位同學落單、讓同儕持續討厭某個人等傷害他人同儕關係的方式傷害他人。不管語言、肢體或關係的霸凌,都牽涉到兩者人際關係、體能、語言表達等強度的不對等,且通常必須持續一段時間。這些作為在施害者可能只是覺得好玩,但對於受霸凌兒童的傷害卻是長久且難以平復的。尤其未經世事的小朋友對於「性」充滿好奇,卻又欠缺正確的性觀念,於是將不同性徵當成開玩笑的手段或對象,如集體嘲笑別人「娘娘腔」或「男人婆」、偷親或偷摸異性,甚至如前述的例子已長棍攻擊女生下體等,造成受霸凌者的不舒服甚至創傷。

     研究顯示,在家中長期被忽視、情緒受壓抑或遭受暴力行為、衝動型的孩子,以及父母教養缺乏一致性,導致孩子無法習得問題解決的能力,這樣的孩子容易變成霸凌者。《顏氏家訓》說:「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所以要杜絕霸凌,必須從小做起,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格特質,不要寵溺驕慣以至於霸凌別人,也不要過度保護而致受人霸凌。父母要教導孩子尊重別人,同時能夠獨立與合群,建立足夠的自信心,以期杜絕校園乃至社會的霸凌事件。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778526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