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資金回流再多來投資也沒用?(作者:沈道廷)

上次某富二代朋友問我,若依照我們過去2年實際的成績、塑造講新師的成功率來看,只要有金主提供足夠龐大的資本、同時砸錢一次包裝夠多新老師出來開課,平均來說就很有機會快速獲利,是這樣嗎?

我一聽就知道他真正想問的是:

「砸大錢,就可以無限複製獲利模式嗎?」

我直接告訴他,答案是「NO!」

目前的市場對「資本」有利固然沒錯,尤其現在廣告費平均漲到「夭壽貴」,初期若有一大堆錢丟進來玩,投放廣告提高競價直接輾壓市場、強暴受眾塗鴉牆,當然更有機會打趴一堆預算低的對手。

然而問題在於,很多人忽略「打趴對手不代表可以獲利」的現實,管你有再多資本,如果沒策略的胡亂砸廣告,照樣很有可能在短時間鎩羽而歸。

任何獲利模式必須要能真金白金的從市場上撈到錢到錢,才是商業行為最初、也是最關鍵的目的!

但,一個好的獲利模式,當資本想放大、再放大去擴張獲利版圖,勢必會很快面臨「人才荒」的困境。

「資本」最棘手的地方在於,當大筆預算交給「普通人」去經營,很大的機率會先去購買一堆「無關緊要」的雜貨,例如重新裝潢辦公室、每位員工都換上電競電腦、附上昂貴的人體工學椅、改版設計閃亮名片,最後,再從人力銀行請到一堆喜歡座高級辦公桌卻不知道要幹嘛的新員工。

通常,光是以上的準備就可以莫名其妙消耗掉半年時間,上千萬資金瞬間蒸發,裝潢好之後,老闆終於招開會議,強迫一大群員工天天開會,要大家幻想公司要如何從競爭市場上找到定位、到底該怎麼獲利?

許多老闆這時候刷本子才發現,慘了!公司資金水位嚴重不足、岌岌可危。

不要覺得好笑,一堆資本砸出來的新公司都是這樣莫名其妙死掉的,資本充其量只是「工具」,是由運用工具的人、去決定工具能發揮出什麼樣的效果。

商業模式的擴張與行銷廣告領域更是如此。

只有一流人才,才有辦法有效率「駕馭資本」、讓每一分廣告費用在刀口上;

問題是,每一位人才都是獨一無二,且每個人的時間心力有限,不可能無限複製,這就成為資本擴張的最大難題。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資金再多來投資也沒用?

有一點概念的人都知道,這個時代要「資金」與「人才」缺一不可,人才創造新市場、市場培養更多人才,相輔相成,偏偏台灣現況就是人才幾乎出走他鄉,國內市場早已是一攤死水。

剩下的多是一群不懂新創的老屁股,試問,除了繼續投資房地產、進場炒炒金融商品套利,還有什麼可以做呢?

再講白一點,國內恐怕也只剩「資本利得市場」有剩一些骨頭可吃,僅剩的創業經營人才,無論能力在業務、創意、行銷或程式技術,過去幾年也多往「資本利得產業」的窄門擠,畢竟這樣才賺得到大錢。

偏偏這類產業又是「對社會最沒有實際貢獻」的事業,順便還會帶來更多的貪婪、與增加貧富差距的對立,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我們社會真正的發展困境是什麼?

第一、「資本家」完全找不到除了金融、房地產等投資以外,還有什麼獲利模式。

第二、「人才」為了賺錢,必須認同資本的方向為其獲利才能分一杯羹。

少數有骨氣者想開創新市場,卻也礙於得不到資本支持很快就彈盡援絕、前功盡棄。

第三、就算少數真能獲得資本支持、也真的開創了市場獲利新藍海的事業,很快的也碰到「國內人才荒」,無法順利擴張,注定持續萎縮。

因此,就長期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境。

很多人天真認為那是資本家「只願意出香蕉、所以吸引到猴子」﹐但事實就是,年輕的同儕這一輩裡面,真有實力從市場獲利撈錢的人才屬於「萬中無一」,特別是市場策略與商業模式的造市者,國內沒有任何一個人力銀行或獵頭資料庫有辦法集中整理年輕一代的高手。

更深的問題:

人才往往都很會賺錢、一個人也能賺,外加我們這輩年輕人擁有高度自我意識不想被管,白話就是「人才幾乎都是有錢、又有個性」典型的機歪人。

舉我某八年級朋友的例子,他自己做興趣平均一年能淨賺八、九百萬,資產超過數千萬;試問,這種人該怎麼被管理掌控? 

要給他幾千萬才夠讓他全心只為你工作?

放心,給多少錢都框不出場的。

連一流人才都框不了,你覺得資本回流再多有三小路用?

那麼,還有什麼辦法呢?

可能把女兒嫁給他當親家比較快,諸如這種艱難的問題,大概只有神奇海螺知道了!

1 則留言:

  1. 拚經濟,三件事要做

    近日各政黨為了是否設立自經區爭議不休,殊不知還有以下幾件事,更亟需中央和地方合作,共同推動經濟政策,可更快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

    (一)人和錢(台商回流和外商投資)已經進來了︰

    為因應美中貿易戰,台商已陸續回台投資,這將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台商回流。今年前四月工業土地成交額近二百億元可見一斑。政府實施「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以來,已有四十家廠商回台投資二○五七億,約可帶來二萬多個就業機會,仍有近五十家排隊中。台商回台以生產資安產品居多,包含網路通訊設備、伺服器和電腦周邊產品;金屬產業次之。此外,台灣的研發創新人才也吸引不少國際大廠,包括微軟、Google、IBM和思科等來台投資或設立研發中心。此刻亟需關注的是他們是否投資於低污染、附加價值高和低耗能的產業,以及是否能挹注都更等建設。經濟部或可逐季公佈各縣市招商情形,讓大家看清楚各地方首長是在喊口號,還是做實事。

    (二)以新科技和電商平台幫助中小企業,貨賣到全球︰

    拜網路平台和新興科技興起,各級政府和外貿單位應積極輔導中小企業主,透過新科技和電商平台販售商品。最值得參考的做法,就是近日網路教父詹宏志與創投天王張景溢成立「美妝聯盟」,整併美妝垂直電商平台,提升營運效率和規模,未來還將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

    (三)假外資真中資電商入台,致各地實體店面蕭條︰

    二○一五年底「蝦皮」進軍台灣,中資騰訊持股三十九.七%是其最大股東,天津人李小冬擁有二十%,其他投資者還包括高瓴資本(河南人張磊)等。葉光洲律師早先向北檢告發蝦皮利用人頭登記,隱瞞中資背景並規避審查;近期則質疑蝦皮龐大金流,未依法向金管會申請許可。賴中強律師等人最近也向經濟部投資審議會檢舉SEA集團旗下樂購蝦皮公司、台灣競舞公司及愛貝公司是「假人頭、真中資」。

    蝦皮購物近期更名列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的二○一八年「惡名昭彰市場」清單中。他們販賣低價侵權產品不但損害了美國經濟,也重創我中小企業的生存。呼籲執政當局應透過雙方談判,爭取我電商也能公平進入中國市場!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87271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