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為什麼不能說人肥?

近幾年因為政治正確的風氣,很多人都在大搞文字獄。有一些關鍵敏感的字被變成歧視性用語,只要你說了就會大力攻擊。

比如說肥,醜,殘障,最後一名,重考生…

然後出現了大量軟式用語,比如說:

毛孩子、棉花糖女孩、厚片女孩、用愛發電、小感冒、開放式關係。

我對這些用語很反感,在我看來它們就是:

狗、肥女人、胖女人、不能發電、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性濫交。

左膠想把醜惡化為美好,但醜惡就是醜惡,所以很快的這些用語就會因為富有貶意而在造新詞。

承認這個世界有著暴力、醜惡、腐敗、虛偽又怎麼樣?要區分人事物的好壞,本來就要有標準。歧視就是差別對待,就是劃定這個標準。

舉個例,清末租界地,很多餐廳寫著:

中國人與狗不得進入。

在台灣的基本教育,都會強調一段歷史,它提到日本人與洋鬼子歧視中國人,在很多公共場所禁止中國人與狗進入。

但這個差別待遇不合理嗎?你從今天的中國人來看,他們會放任小孩在機艙內大便,在餐廳大便,在可以大便的任何地方大便。

《東京觀察》中國人為什麼到處大小便?
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723592

這樣水準的中國人,難道商家不應該防範未然,將其拒於門外?還要給予跟中國人跟其他懂得尊重他人的遊客相同的待遇?

其實我很能體諒店老闆們的心情,來了一個中國人,生意就變差了,來了一群中國人生意就不用做了。

其實中國人是一個很有趣的群體,他們有極強烈的民族自卑心,讓他們建構出強烈的民族自我優越感。

然而真正有內涵的人是經得起批評的。

批評極度貧乏的人,會引起嚴重的反彈及自傲。在中國,這種人到處都是。

然後台灣民眾在嘲笑著中國很可笑的時候,卻沒想到自己也跟中國人一樣。

廣設大學,就是因為有些人進不了大學,希望自己的孩子進大學,然後政府就和學界的那些左膠合作開了一大堆。

他們覺得消除了大學與專科、高職之間的歧視了,好棒棒。

然後去到了現在,社會主流不再歧視專科生、高職生。開始歧視野雞大學生,還有無用的社科院、文組。

義務教育永遠都在說,不要再幫孩子打分數,弄了多元入學方案,推薦申請,免試入學。但最終比的不只是分數了,還要比多元,比看看誰有錢。

然後私校發大財。

繞了一大圈我們的社會在做什麼虛工?難道你們沒有發現,歧視,差別待遇就是一種自然現象,你永遠也消除不了嗎?




圖中的這隻壁虎,我說他肥,誰反對?

4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我想到Discovery紀錄片《土皇帝管訓班》的一景:
    兩個小孩打架被阻止,主任問為什麼打架?小孩A說:「他罵我是皮猴!」小孩B駁斥說:「我看你就像皮猴,為啥不能說你是皮猴?」
    小孩子不懂就要學:當然可以貼標籤還說出來,然而當事人當然也可以不爽。
    進階一點的:罵出來的話足以帶風向毀商譽的話,還有犯誹謗罪的危險。

    回覆刪除
    回覆
    1. 更正:該紀錄片名為《小皇帝管訓學校》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