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最低成本、最大量去刺激非必要消費?
開始之前,先說個過去一年,我親眼見證的真實故事。去年初,熟識的銀行行員打電話來跟我說,基於我債信紀錄良好,請我去申請一下「企業紓困貸款專案」,可申請50萬、年息僅1%,閉著眼睛轉放到數位帳戶都有賺,還可以培養往來的信用,何樂不為?
沒幾天時間50萬就火速到帳,現金領出來之後,內心總覺得應該要買點東西才舒坦,於是,我過幾天就跑去買了... 要價近70萬的勞力士。
後來我和朋友聊天才知道;那段時間、很多小公司的老闆都和我一樣,領到了錢都拿去換車、買錶、治裝,或把公司重新裝潢了一下、或添購新家具或電腦,反正就是大家都刺激了消費經濟,有趣的是,沒有誰把錢真的放定存套利。
無獨有偶,後來又推了一次「個人版10萬現金蘇困專案」,讓數百萬的成年人、包括大學生,都可以快速借到10萬元現金、且幾乎沒有利息。
記得當時也有很多反對聲音,認為這樣「免費借出現金」一定有人死死存下來、或拿去炒股、沒有振興經濟的效果。
但,真的是這樣嗎?
就我實際觀察,那段時間在汽機車社群上,每天都有熱血男兒「拿到10萬現金、撩下去買最新最酷炫的機車(或重機)」,而身邊許多女性朋友們也不惶多讓,一口氣換最新IPHONE手機、或買下夢寐以求的名牌包,連帶我們經營的各種不同領域的「高價課程」也有爆炸成長。
一整年看下來,我深刻理解到;就算是我這種「節儉客家性格」,也抵擋不住可怕的「天上掉下鈔票的誘惑」,上個月熟識的銀行行員又來跟我說,今年的企業紓困好像又可以增貸將近100萬,害我又開始不由自主的研究 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 又何況是那些本來就很愛購物的「剁手族」呢?
當然,凡事都是一體兩面,據說到了今年,很多人因「還不出那10萬」面臨銀行債信瑕疵,索性就不還了,這也是今年銀行端不肯再亂借現金給一般人的原因。
(補充說明:最近一樣有推每人10萬可以借,但變成保單質借的性質,等於要有足夠的抵押品,不再像是去年那樣亂放款。)
讓我們回到最近「消費券能否有效刺激經濟?」的話題,從上述案例中,讓我想到一個有趣的命題,到底有沒有比發券成本更低、但又能真正有效大幅刺激消費讓人們失心瘋狂花錢去購物的策略呢?
直接先說我想到的答案:【讓信用良好的剁手族,拿到天上掉下來的鈔票】
「刺激消費」不只是經濟問題,本質上是一種「行銷策略」,諸如這一類的問題,從來就不是坐辦公室官員們的強項。
真正該問題的問題是:現在誰掌握了全國「市井小民的消費模式跟習慣、甚至於誰有潛在債務風險」的精準數據?
肯定是:「信用卡公司與聯徵大數據」
簡單來說,讓銀行把「信用卡額度高、長期信用紀錄良好、平常很愛刷卡消費」的這一批剁手族通通調出來,然後,依照當事人信用卡的額度上限來「發送現金」,可能是20萬、30萬、或50萬,快速打到個人帳戶,設定為期半年至一年間免息。
我們預測一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1、至少八成以上這族群,一拿到錢會失心瘋開始購物,買買買,都買,短短幾個月內「多花的享樂錢」,很大機會遠超過最初打進來的那筆現金。還有人不相信的話,有種不妨試試看,給你女友30萬現金,請他自行保管一年,看會發生啥事... 不要問很可怕。
2、基於維護信用紀錄,就算這群人不小心買到刷爆了卡,也不至於擺爛不還,還是會乖乖還銀行錢、頂多申請分期繳清,故銀行不會爆發大量呆帳,反而還能從他們刷信用卡的手續費抽%,賺到比那一咪咪放款利息更多的手續費。
3、此舉不只會拯救現在一堆慘兮兮的百貨公司,和消費有關的產業幾乎都有機會一併受惠。
4、當然也會有許多人丟進去炒股、有機會讓股市再漲一波,很多學者就是反對這種行為,認為「炒股無法增加消實體費」,我說別傻了,學者就是學者,一輩子關在學校怎麼會了解人性?
多上街走走就知道,歷史上每當股票衝一波、新聞上一堆少年股神的時候,精品店生意總是會變好,老經驗的櫃姐一看都知道是投資賺了錢、開心來花錢或送禮的。
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知名賭場、都知道一定要結合「精品購物大街」,因為人性使然,賭桌上幸運賺了點錢、人都會瞬間變得大手大腳,金融市場漲一波,實體經濟往往也會跟著被刺激。
總結來說,若採用我的這一套「新刺激消費策略」背後最大的成本,大概就是「補貼一點利息」罷了(但在利率低到炸的今天,那一咪咪利息根本不算問題),省去砸幾十億成本印卷、多數民間銀行也樂意配合,甚至還能順便推出全新的頂級信用卡或VIP服務。
我敢說,這樣的整體效益肯定比想像中更好!
主要是基於:咱們社會早已進入極端M型化,最會購物的前10%消費者、一小段時間內卯起來買買買,總消費金額與國庫稅收效益,恐怕遠遠超過50%普羅大眾加起來,連續數幾年的消費額。
當然啦... 「有效不等於可行」這個策略目前寸步難行,無論成本多低、效益多高,發起者100%會被貼上「贛!居然送錢給有錢人?瘋了嗎?」的萬惡罪名。
我認為,比起一昧抨擊反對、卻無法提出更好的答案,不如多動腦思考,方能看到更多不同的機會。
本文沒有版權,針對這個議題,歡迎一起腦力激盪。
資本主義的自相矛盾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