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8日 142
評論 標籤: 學會思考, 政治, 政治.真理部
文章目錄
★什麼是邏輯謬誤?
★常見的邏輯謬誤介紹
★一道“五毛言論”的練習題
上周連續發了多篇帖子,號召茉莉花革命。結果再次招來“網路評論員”(俗稱“五毛”),在本博客留下大量的五毛評論。俺正好借此機會,給廣大的網友們普及一下邏輯思維的基本常識——主要是關於邏輯謬誤方面的。
其實捏,這方面的知識,在上次推薦的《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一書中(需翻牆訪問),已經有比較詳細的介紹。不過捏,考慮到當今有很多線民,沒有時間和耐心去看完一本書。所以,今天多費點口水,再給大夥兒掃盲一下。
★什麼是邏輯謬誤?
本文所提到的“邏輯謬誤”,也可稱為“謬論”或“詭辯”(洋文叫“fallacy”)。這玩意兒主要是指:邏輯推理過程中,出現的推理錯誤。這種推理錯誤,可能是無意滴,也可能是推理者有意引入,來誤導別人滴。
在當今世界,由於網路發達,各種資訊充斥其中。很多網路上的言論,為了達到說服人的目的,會採用一些詭辯的手法。如果你不曉得如何識別“邏輯謬誤”,就可能被蒙蔽、被忽悠、被洗腦。所以,瞭解相關的知識,是很重要滴!
★常見的邏輯謬誤介紹
邏輯謬誤有很多種,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列舉。今天先列出幾種常見的、主要的,讓大夥兒見識見識。如果大夥兒有興趣,俺抽空再介紹其它一些邏輯謬誤。
◇人身攻擊
解釋:
人身攻擊就是回避討論的話題,轉而質疑說話人的身份、動機、地位。
在邏輯謬論中,人身攻擊是比較低級的招數,相對容易看出來。
舉例:
俺:建議網友參加“茉莉花集會”。
五毛:你們這幫漢奸走狗!
分析:【質疑身份】
俺:建議網友參加“茉莉花集會”。
五毛:你拿了美國多少好處?
分析:【質疑動機】
俺:建議網友參加“茉莉花集會”。
五毛:你只不過是一個搞程式設計的,有什麼資格對黨說三道四?
分析:【質疑地位】
◇轉移話題
解釋:
詭辯者通過扯開話題,轉移大夥兒的注意力。這招相對於“人身攻擊”而言,就比較高明了。
舉例:
俺:建議網友參加“茉莉花集會”。
五毛:中國確實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假以時日,一切都會解決的。
◇以偏概全
解釋:
用少數的、個別的例子,來替代統計數字,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比如某個老煙鬼說:我常年吸煙,還活到這麼大年紀,證明吸煙是有益健康的!這就是用“個例”進行“以偏概全”的詭辯。
舉例:
俺:建議網友參加“茉莉花集會”。
五毛:我身邊的人都討厭“茉莉花集會”,這個集會在全中國都不得人心。
分析:【五毛用身邊的少數人來代表全國人】
俺:中共當年的反右運動是錯誤的。
五毛:還有少數右派沒有平反,因此反右運動沒有錯!只是擴大化了。
分析:【當年有55萬人被劃為右派,到現在只剩下5個老毛欽定的大右派及96個各省的右派沒有平反(反右派的介紹請看“這裡”),以101人的“點”來涵蓋55萬人的“面”,典型的以點概面,以偏概全】
◇偷換概念/稻草人謬誤
解釋:
假設有人提出了觀點A;詭辯者不直接反駁觀點A,而是把觀點A偷換成觀點B;然後使勁反駁觀點B,讓圍觀者認同觀點B是錯誤的;然後進而讓圍觀者誤以為觀點A也是錯誤的。
通常,被選為觀點B的,是一個明顯錯誤的命題。詭辯者相當於把觀點B作為一個靶子來攻擊。所以,此招數又叫“稻草人詭辯法”。
舉例:
俺:建議網友參加“茉莉花集會”。
五毛:把中國搞亂,對廣大中國人沒有好處!
分析:【把“參加集會”偷換概念為“把中國搞亂”。其實這兩個概念並不等價。】
◇訴諸恐懼
解釋:
此招數主要是營造恐懼氣氛,進而影響圍觀者的判斷,讓圍觀者相信自己。比如中世紀的傳教士會說:如果你不信神,就會下地獄。這就屬於“訴諸恐懼”。
舉例:
俺:建議網友參加“茉莉花集會”。
五毛:把中國搞亂,對廣大中國人沒有好處!
分析:【除了前面提到的“偷換概念”,此例子也是“訴諸恐懼”的典型。利用屁民害怕動亂的心理,來否定對方觀點。另外,政權和平過渡的例子有很多(可參見《回顧“非暴力抗爭”的歷史》),改朝換代不一定就出現大規模動亂。】
◇訴諸傳統
解釋:
利用傳統的觀點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但是,傳統的觀點未必就是正確的觀點。使用此招數的詭辯者,有意略過了對傳統觀點的論證。
舉例:
俺:天朝的獨裁統治,必須終結。
五毛:天朝都已經獨裁5000年了。
五毛:五千年的歷史證明,中國人要靠強權才能管得住。
分析:【歷史在不斷進步,以前行得通的,現在不一定行得通】
◇訴諸信心
解釋:
這類謬誤,是採用信心來代替邏輯和證據。所以,跟這類人辯論很費勁。因為他們不講邏輯,缺乏共同的談話基礎。
舉例:
俺:党國存在XX問題,建議用XX方法來解決。
五毛:我就是相信党國,你別想糊弄我!
★一道“五毛言論”的練習題
前面舉了這麼多例子,也不知道大夥兒看完之後是否掌握了識破詭辯的能力。為此,俺在網上找來一份很經典且比較搞笑的五毛語錄。大夥兒可以琢磨一下,每條語錄分別採用了哪一種詭辯術。
================華麗的分割線================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隔壁朝鮮大姨家那鴨蛋更難吃,你咋不說呢?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靠,光說不練的,沒有建設性,有本事你下個好吃的蛋來!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你看電視裡那個下蛋的,看上去是一隻多麼勤勞勇敢善良正直的雞啊!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下不好沒有關係,重要的下出來的蛋要好看。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你就是吃這雞蛋長大的,你有什麼權力說這蛋不好吃?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你這麼說是什麼居心什麼目的?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嫌難吃就別吃,滾到國外去吃洋人的蛋吧。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隔壁的雞給了你多少錢?
外國主子給你多少錢,你在這兒胡說?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再難吃也是自己家的雞下的蛋,憑這個就不能說難吃。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自己家雞下的蛋都說不好吃,你還是不是中國人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tmd,你個死輪子、臺灣網特、漢奸。滾!這裡不歡迎你!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關你什麼事?說有P用,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去賺錢,瞎起勁啥?!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幼稚,心理陰暗,連雞蛋不好吃也要發牢騷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該雞蛋被一小撮不會下蛋的母雞煽動導致變臭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中國的雞蛋就難吃,美國的雞蛋就好吃?賣國賊!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中國的雞蛋已經可以打敗美國的鴨蛋,作為中國人我感到自豪!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祖國的雞生的蛋,再難吃我也不嫌棄!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你竟敢說我們養雞場的雞蛋難吃?你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端起碗吃蛋,放下筷子罵娘,不知好歹,忘恩負義,無恥!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難吃的雞蛋是極少數,絕大多數雞蛋是好的,碰巧你吃到而已!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這是少數不法分子在蒙蔽群眾!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這是別有用心的煽動,你想幹什麼?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這是沒有根據的,希望媒體能客觀報導。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我看,有些人的雞蛋不怎麼樣,我們的雞蛋好五倍!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要有耐心!我們處於養雞的初級階段,必須堅持一百年不動搖!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我們建設有自己特色的養雞場,讓母雞下出有自己特色的蛋!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這只蛋難吃和地震無關,地震肯定要死人的!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蛋不好吃,地震就不會死人嗎?多死幾個又咋地?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中國雞,加油!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鑒於食客無理取鬧地說蛋難吃,我們兩次赴京說服勸解。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如果還有食客上訪,我們要被迫使用勞動教養。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這是近日網上有人別有用心的造謠。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你是少數不明真相的人!蛋怎麼可能難吃?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有本事你去吃雞肉看看!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沒有一隻蛋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就無權對蛋說三道四!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比前年的蛋已經進步很多了,和解放前比這蛋已經非常進步了!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中國這麼大,如果不搞一蛋專治,不是更危險?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為了今天讓你吃蛋,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啊!
糊煮席喜歡的強國論壇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注意,這是鴨子國來的特務!我們永遠愛戴咋們胡哥!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這是謠言,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我們的雞蛋都是合格的!
鐵血論壇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這難道只是蛋嗎?這是雞的武器!雞在用雞蛋下一盤很大的棋!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臺灣的雞蛋好吃,你去呀!看不核平了你!
漢網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那是雞被鴨子幹過。要殺光鴨子,恢復以前雞蛋世界的歷史!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這是反華反漢勢力對我國的蛋說三道四。
磚家愛蛋者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正確的導向是我們養雞場之福,錯誤的導向是我們養雞場之禍!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雖然口感差了點,但對我們的身體是有益的。如果擅自引進一隻美國蛋,我們的吸收系統和胃的承受力乃至整個內分泌,恐怕都會崩潰的。
百度妹妹
群眾:這蛋真難吃。愛蛋者: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非常地抱歉!
群眾:【該用戶發言已被管理員遮罩】愛蛋者:叫你囉嗦。看,現在連蛋都沒得吃了吧?!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關的帖子(需翻牆):
《五毛謬論點評——“每個國家都有審查制度”》
《書評:<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批判性思維掃盲:學會區分“事實”與“觀點”》
《如何用互聯網進行“反洗腦”和“政治啟蒙”——分享若干個人經驗》
《聊聊洗腦和腦殘——分析“腦殘的起源”和“腦殘的覺醒”》
版權聲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創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權。轉載必須包含本聲明,保持本文完整,並以超連結形式注明作者程式設計隨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1/03/logical-fallacie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