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為什麼女權主義容易被教育體系接受

現在的學校教育課程幾乎都會有性平教育或是多元性別或是女權主義課程,以華人學校「道德滿溢」的意識形態,當然很容易就接受道德正確的女性主義課程。在現今華人儒教世界,女性普遍被認為是需要保護的弱者,當然在古代東亞儒教社會在戰亂或飢荒時期,女性會被當作財產賣掉或是當作食物吃掉,這另當別論。但是去搶受害者的位置佔據道德制高點的女權份子,其實跟華人儒教世界的女人採用的是相同策略。

我是弱者、是受害者,大家要讓讓我,忍忍我,讓我占點便宜,如果今天不給我一點好處,就代表你們父權、法西斯、沒有同理心,是奴役女性的王八蛋。

但我倒是認為,無論是儒教社會或是現在音量很大的女權主義,都是加強家父長制的意識形態。也就是說,你/妳們超級父權到爆炸了。

為什麼想要保障女性權益的女權反而變成是父權社會結構的一部分呢?因為父權社會結構本來就具有兩面性,在上面的是佔上風的男性與女性,在下面受壓迫的同樣也是有男性有女性。簡單的畫個圖大概像是這樣:

當然很多女權主義者不能接受這個社會現實,但實際上真的要畫分,哪些是屬於優勢女性?當然是長得漂亮有一大堆工具人可以使喚,結婚後把老公財產都歸在自己名下的那種女人。當然也有一些企業家女性,但那佔少數。

那劣勢女性呢?當然就是社會上過得比較不好的女人,外表不是很亮麗,成績也平庸,結了婚之後做家事還要照顧小孩還要忍受沒什麼用的丈夫頤指氣使。這種婦女時常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

優勢男性指的是哪群人呢?自小家裡有錢、成績好、又高又帥受女生青睞,進了社會得到一流工作之後還娶到一個聽話任勞任怨的老婆。大概就是這一類的。

至於劣勢男性呢,說好聽一點可能是普男、草食男。難聽一點就是工具人、社會邊緣人、臭酸肥宅...等等稱號很多。這類人其實是母豬教徒的大宗。因為它們為了得到優勢女性的青睞會耐著性子任勞任怨的讓優勢女性使喚,修電腦買便當請吃飯專車接送......

但最後優勢女性還是會嫁給能夠匹配的起優勢女性的優勢男性(醒醒吧吃不到的啦)。

這樣的劣勢男性只有用資金才能夠有機會讓自己的性別階級往上流動,用大量資源來打動優勢女性的芳心了。因此,部分女權主義者認為,女性在社會中總是被壓迫的一群,其實是不完整的世界觀,看看網路世界有多少臭酸肥宅的悲鳴就知道,劣勢男性的數量絕對不在少數。

學校教育的女權主義,其實就是在鞏固這個結構,讓劣勢男性拚了命去保護那些優勢女性(我看過的性別宣導影片還沒有哪個女的是醜的肥的),而通常最後出來維護正義的也是優勢男性去對付劣勢男性,讓左下角的劣勢女性對優勢男性產生更多崇拜與憧憬。

這是哪門子的性別平權教育,完完全全都是父權強化教育的內容呀...這在本來就儒到爆炸的華人學校教育系統裡面當然很容易接受,因女權主義或者是與華人傳統的儒教保護女性觀念,是無縫接軌的。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教育孩子,不要去歧視長的醜的人,不要看不起窮人,要保護社會上不能夠自主的弱勢,因為它們很可憐,我們要有同情心。我倒是覺得很奇怪,管別人那麼多要做什麼?當說出它們醜、窮、弱勢、可憐的同時不就是在異化(*註)它們了嗎?

而每個人內建了這種心態之後,很奇怪的都吃起自助餐來了,自己欺負醜、老、殘、窮的時候,罵得很爽,比如說什麼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罵醜男),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罵醜男),這對新人的婚姻真是門不當戶不對(罵窮人與弱勢)。
正如同中華民國人很喜歡女權,中共更是把女權列為官方意識形態呢


可是當別人說你/妳屬於矮老肥窮醜的時候,每個人就會舉起道德的大旗開始揮舞,你們都歧視我,妳們都看不起我,是這個社會對我不公平,我是弱勢大家要保護我...
好了,別悲憤了,也許基因是不能改變的,但我們從小應該教育孩子:用

「你應該把自己打理得整齊乾淨大家才會喜歡你。」代替

「不要去嘲笑又髒又臭又醜的同學」,用

「應該想辦法顧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讓自己陷入貧困」代替

「不要去看不起又窮又邊緣的同學」

自由主義的精神就在於此了,每個人都是自由的個體,所以每個人也都該為了自己的人生負責。這樣是不是比用集體主義的道德勒索實際多了呢?畢竟大家怎麼看你的你也很難管的著,至少自己可以讓自己好過一點,不是嗎?

:異化是馬克思主義的術語,是把人丟進一個階級劃分之中不把人當人看。用在性別上也是類似的意思。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