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華國人扭曲的自卑與自大

一兩年前在台北捷運發生了一件事情,一位擔任保全的仁兄跟外國人起衝突,在一刀未剪的影片尚未出爐之前,這位保全仁兄甚至扯謊說外國人用手肘對他展開攻擊,而警方也藉口影片並非完整一刀未剪畫面對外國人提出質疑。

但後來一刀未剪的影片出現之後,網路社群爭相撻伐這位保全,引起媒體關注,這位保全仁兄終於在眾目睽睽之下,進了警察局做筆錄。

其實是這位保全率先出言不遜動手動腳
並不是所有台灣人都有這樣的心態,但這也反映出了華國人在面對白人,所擁有的自卑心態。極端自卑的個人,會表現出極端的自大,就會對其他人表現出粗暴的一面,藉以掩飾自己的自卑。

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

但這種極端的心理狀態,似乎不是他個人所有,而是許多華國人共有的。自卑的華國人,會表現出極端的自大,用粗暴的方式對待其他族群,藉以掩飾自己的自卑。華國人人在面對白人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種自卑。

而在面對南島民族朋友的時候,則反過來會帶有一種華人至上主義的囂張。問題點就在這個:「華人至上主義」的來源,歷史教育,總是免不了會提到滿清末年的時候世界列強把清國當作次殖民地來看待。

華國人乘載了這樣的歷史背景,再加上以及社會整體氛圍都瀰漫著對西方國家的崇拜,導致台灣人認為自己是華國人,面對西方國家的白人總是自覺的矮人一截。

再加上許多西方人來台灣常會結交台灣女性做為伴侶,這讓台灣男性對於西方男性的仇視,以及對自己自卑越演越烈。

這種反殖反帝的歷史教育,喜歡與人區分階級的左派思維,簡直像是一種毀人不倦的咒語,


事實上台灣作為海島,先民是自由而強悍的,歷來的殖民者在台灣總是會受到島民頑強的抵抗。
而這樣的精神,讓台灣轉變成世界貿易體系中重要的一塊,台灣人是追求自由而強韌的,是不退縮的,是勇敢的,當自身處於自由而強韌的狀態,是溫和的,是包容的,是堅毅的,是能合理待人的。

台灣人在面對西方人的時候,若能脫離中華民族主義的歷史包袱來思考,其實會發現,清國末年侵略中國的西方人,並沒有侵略台灣。西方人對清國的侵略,與臺灣關係何干?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台灣人若用「華人至上主義」來進行思考,所謂華夷觀念,會讓台灣人永遠瞧不起在台灣人口數量越來越多的新移民同胞。殊不知,歷來的台灣人民也是與新移民同胞們一樣,從各個地方飄洋過海來台灣奮鬥的。

那為什麼又要以華人自居,將新移民同胞視為次一等國民呢?在未來,反殖反帝的中華民族主義必須要慢慢的退出台灣的教育舞台才行,這樣一來,台灣人才能在這塊土地的歷史養分上發芽生根,成為一群海納百川的偉大人民。

1 則留言:

  1. 統派亂政叫囂:到中國上大學

    今年似乎達到了臨界點,申請去中國念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突然呈現好幾倍的成長,尤其建中、北一女、中一中、南一中等名校的學生,也出現「去中國」的熱潮,雖然教育部故做鎮定的說「這只是暫時的現象」,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必然是一個長期的趨勢,現在只是剛開始而已。

    「上大學」是一個人的重要決定,「上什麼大學」、「念什麼科系」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多年來一直有台灣高中畢業生到美國念大學,但那畢竟只有少數家境特別好的學生才能做到,一來美國大學學費貴,1年下來學費要4、5萬美金,再加上生活費2、3萬美金,一共7、8萬美金豈是一般家庭能夠負擔?二來離家遠,要見一次面可不容易,機票貴又有時差。現在到中國念大學,學費及生活費都低,距離近機票便宜,過年過節見面方便,只要大學夠好,能比在台灣能申請到的大學或科系往上好個1、2級,當然具有吸引力。

    念什麼大學和什麼科系至少要考慮2件事,第一是畢業後好不好找事?找的事好不好?第二是如果要繼續念研究所,機會大不大?在中國畢業好不好找事不敢講,但至少知道在台灣要找一個薪水好的工作不容易,所以也就不必想太多,因為機會成本不高。至於念研究所,中國本來就有很多,如果想到歐美深造,頂著中國好學校的學歷也會比台灣的容易申請,何況光是敢跨海峽到中國念大學的這件事對申請研究所就是一項加分。

    只要想去中國念大學的人愈來愈多,中國的大學篩選台灣學生的標準就會愈來愈高,給台生的名額是有限的,否則中國的學生也會抗議,所以到頭來能去念中國頂尖大學的台灣學生還是不會多,台灣也不必過於憂慮,憂慮也沒有用。更不是派幾個調查員坐在校長辦公室或教育部官員打幾個電話就能嚇唬得了的。人往高處爬,而且往全世界去爬,你就算阻止了他們去中國,你又阻止得了他們去美國、英國、香港、新加坡?不妨把他們出國念書看成是國力的延伸,只要是我們從小栽培的孩子,長大後他們去哪裡發展都很好。

    「知己知彼」很重要,韓國每年都有10幾名學生去上海讀在英國《金融時報》排名世界第七的「中歐工商管理學院」的MBA,為什麼?還不是看上中國龐大的市場,這些未來的MBA都會是中韓貿易的尖兵及大將。

    台灣比較難接受的是原本中國比台灣落後,現在怎麼連學生都要去中國念書?反過來看,這些學生敢隻身闖中國,人生地不熟,脫離舒適圈,比一般同學早很多年有「中國經驗」,又能建立中國同學人脈,有勇氣又有遠見做開路先鋒,將來成功的可能性比同儕大,台灣應該把他們看成資產,而不是淨幹些防堵、打壓的笨事。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525/1360382/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