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長的時候,正好是台灣大量引入世界文學與出版物的時代。當時直銷的通路上面全部是一堆百科全書、以及世界文學名著。
那時候真的是台灣出版社的黃金年代,一大堆的大型書局,裡面全部是這種百科全書以及各種翻譯出版合輯。
一開始接觸世界事物,就很難再回到中華民國塑造的封閉式美學情境裡。因為當你看到對於人性更真實、更全面、更深刻的描繪後,對於人的想像就會更豐富,不可能再繼續沉溺在中華虛幻的人物與情境描寫。
你從十八、十九世紀的歐陸文學可以看到社會在生產結構下的深層面貌,從日本昭和文學可以看到人性的黑暗與美學的揉合,甚至從二十世紀的美國骯髒文學看到人在壓抑底下的尊嚴等等。
從這些真實發生激烈碰撞的社會當中,看到人跟人之間的角力、愛與恨、喜與悲,從一個偶像身上看到群相、從一個小人物身上看到一種超凡的精神。當你對人的感受被打開之後,你就不會想再刻意去追求一種儒家式的古典美學,一種被限縮在追求天下道統、與江湖角力的框架當中選擇入世與出世的狹隘選擇,因為你已經知道人的真實。
中華是近代國家主義下打造出來的政治意識,他們用他們的解讀去詮釋古典東亞大陸上發生的一切事物。
但事實上,封建時代的朝廷忠君、難道可以直接類比為當代對國家的認同概念嗎?儒家概念下的天下觀,到底是國家?還是世界?還是什麼?
我一點都不能相信在中華武俠小說裡的假想,用近代國族主義去詮釋古典時代的群相樣貌。
這也是雖然我可以著迷武俠小說裡打造出來的江湖盜賊、朝廷官兵之間的故事,但對我來說,武俠小說跟奇幻文學本質上沒有差別。可以著迷於當中對於政治許可下的英雄模範,但也理解這是一種創造出來的虛幻。
武俠的世界 難免乘載了中華道統的幻想 |
我從武俠小說看到的是一個人面對世間權力慾望上的誘惑與選擇。
雖然也是有趣的,但其核心在論及的都只是單一面向的政治,彷彿人的價值永遠脫離不了世間上的權謀操作。
這讓整個故事在哲學思想上的討論被限縮了。終究只能以權力的觀點在定義個體的價值、以及世界的樣貌層次。它的美學、道德與精神,只能以這樣的形式成就。
然而,被打造出來的形式無法真正觸動一個人內在心靈感受,真實才能。
我很慶幸自己在思想啟蒙階段,外部的社會已經解嚴了。
雖然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解嚴,但光是這一點就造成相當大的差異。至少,我可以選擇脫下這個自己無法認同、也無法勉強自己穿上的衣服。
金庸大俠,一路走好!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1106/1299071.htm?feature=todaysforum&tab_id=268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