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台灣實施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可能性(與談者:Rich Weber等人)

既然有人開了「無條件基本收入」的話題,略懂經濟的我,想跳出來公開的討論這件事,究竟UBI的可行性如何。
 
無條件基本收入(UBI)指的是,國家內的每個公民,每個月都能獲得固定的收入,可以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品質,若要增加收入,就要工作賺錢。
 
UBI的好處是人民不用為了生活,而從事一些毫無意義的工作、沒有累積性的工作,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天賦,創作或是學習。
 
對於目前有專業工作的人,UBI也能讓他們達到更高的薪資收入,完全是額外獲得,對所有人都有好處。UBI可以略過複雜的行政審核程序,直接補助弱勢,並且維持小政府。
 
(左膠的幻想結束)無條件基本收入有幾項最簡單的問題。


1.薪資水準問題

以現在來說,22K,可能就是騎勁戰或是二手國產車。同學結婚就是看你包兩千意思意思不跟你追究,等到這個人當主管或技術能力提高到33k,可能要背負的就是房車甚至休旅,喜宴包個六千八千算是給面子。

如果薪資五萬元,那恐怕就是單位請客就是你請,家族聚會就是你刷卡,這是一個考證你背負人情世故的能力,不是單純給你多少花多少的,這不是零用錢而已。

另外一個故事,像統一或台塑這種老台式企業,通常會有多給結婚員工尤其男性的加薪,未婚員工就是基本起薪,也就是反向證明這種薪資代表社會條件而非單純零用的思想。

薪資不只是一份收入,而且是一份資本主義社會的『能力認證』單純不問理由只給最低生活費用,最後就是22k都不夠生活。

2.資金來源問題
 
稍微有數學概念就知道,台灣每年歲入1.5兆新台幣,來自企業行號的營業稅,與員工薪資的所得稅,1.5兆平均分給2000萬人,每人每年只有7.5萬,而且這還不含國防預算、政府行政預算、警察與法院等公職人員薪資、醫療健保補助等。
 
全台灣實際可用來補助弱勢的錢,每年還不到2000億,也就是每年1萬元生活費,一個月1000元的UBI,完全無法生活。
 
 
3.通貨膨脹問題
 
假設台灣突然挖到石油,歲入暴增4兆,而可以供應每個台灣人每月22k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則我們會碰到第二個問題,就是通貨膨脹與薪資上漲,這絕對不是好事。
 
經濟學的基礎是,供給增加則價格下降,供給減少則價格提升,物以稀為貴的概念。
 
當人民擁有22K的UBI,工作意願是很低的,尤其是基層的工作,UBI的學者自己也說:民眾不再需要工作,可以去學習或休閒,既然工作人口減少,企業為了維持營運,薪資必然上升,來維持工作的吸引力,薪資上漲會反映在物價上。

實施UBI,因為薪資是國家發給,所以等於是另外一種貨幣發放,這從幾次新鈔發行都是由公營行庫發給員工開始看得出來,變成現金流入市面,就是通膨的開始了。

依照古典經濟學,資金越多,通膨越嚴重,勞動力越少,通膨也越嚴重。UBI一次影響兩個變數,資金增加、勞動力減少,對於通膨的影響是非常強大的。所以先不論UBI之後有多少人會繼續工作,古典經濟學都已經確定UBI會造成嚴重通膨。

因此UBI之後,通貨膨脹是必然現象,而且UBI給得越多,通貨膨脹就越嚴重,以22k的UBI來說,我估計通貨膨脹至少會有8~10倍。
 
通貨膨脹必定會壓縮UBI的購買力,直到大多數的人口願意出來工作為止。結論是,最終大家仍然需要出門工作。
 
 
4.國際競爭力薄弱
 
假設台灣實施UBI的資金來源沒有問題,並且通貨膨脹,被神秘未知的外星力量控制下來,我們還必須面對國際競爭力薄弱的問題。
 
在資本主義的國家,每個學生都有狼性,求學工作賺錢的路線明確。但是在UBI國家,每個國民都是左膠,打從出生就不需努力。

即使長大是個廢柴,它仍然可以22k吃到飽(不考慮通膨)
 
只有少數人會讀到頂尖,大量的學生混吃等死,是可以預期的。在實施UBI多年以後,台灣人的競爭力只會越來越弱,或許連平均智商都會衰退,這樣的國家必然不能長久。
  
科技取代人力,要分兩個情況來談。
 
a.全世界僅台灣與少數領先國家,有科技自動化所有工作,在此條件之下,UBI確實可以兼顧人民生活品質,並且確保國際物資的供應。
 
就是一個科技屌打全球的概念,可以UBI爽10年沒問題。
  
b.全球科技皆可自動供應生活,大多數的預測是在100年左右達到這程度,基層工作被AI取代、便利超商自動化,但這絕對是台灣最大的危機,甚至可能導致滅亡。
 
因為AI與機械是吃電力的,即使有無限的機械力,台灣並沒有無限的電力,在這個時代擁有能源物資的國家,例如石油或天然氣,會成為強權,而沒有任何物資的台灣,將成為弱勢國。
  
在科技進步的時代,UBI也是資源豐富的國家,才有的權利,簡單的沙盤推演即可知道UBI的問題非常多,並且環環相扣。
 
左膠社運組織,很擅長用一堆歷史、無意義的詞句,去消耗讀者腦力,當讀者沒有用數理的邏輯去思考,就無法看透背後的問題,他們總是列出有利自己的部份,對於缺失,避而不談。有些人,不擅長數理思考,更容易受到左膠欺騙。

社會制度需要嚴謹的數學運算、金融知識,不能因為自我感覺良好就跑去支持。
 
比起無條件供應的UBI,現在審核弱勢給予補助,能幫到的人還比較多,如果給UBI覺醒青年當總統,國家不到4年就滅亡了吧。

其實多數高學歷左派只是想著自己能夠靠產業升級(雖然他們也不知道到底怎麼升)、品牌加持下收入變高,至於基層勞動人員會不會被解僱那不關他們的事,發生了再來罵罵老闆就好了。

產業轉型需要產業、學校、政府三方面的合作,我今年有參加資策會辦的創業講座,政府目前有給特定的產業類型、新創產業,有很優惠的貸款專案。
 
學校也要培養相關科系人才,去供應新的產業人才需求,這是一個循序漸進,要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的過程。沒有新技術的人才,會被淘汰,這也是產業轉型必須面對的問題。
 
支持產業轉型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續的終身學習,甚至投入相關的研究、瞭解政府補助計畫,自己參與產業轉型的過程。

若能夠了解經濟學的運作原理 就不太會相信 無條件基本收入在台灣是可行的


UBI的理論基礎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完全實現的社會,人當然不需要從事任何生產行為,但現階段即便是最先進國家的恐怕50年內都無法達到,我個人不相信台灣在這種規模經濟上可以超英趕美。

可控制的商轉化核融合技術這種基礎科學的應用,更能改善人類生活,幾近無限且免費的能源能把絕大多數生產的成本降到零,率先掌握此技術的國家也必定會成為世界超強權。

那一天到來時,又會衍生一個問題:那個龐大又關乎人類存亡的「系統」勢必被少數人掌握,1984或多數賽博龐克的世界觀很可能即時上演,理想上是公務體系去掌控吧,但從公共管理理論來看,最終還是起碼得走向國營事業化。

UBI本來就是大政府,不可能讓這個關乎人類存亡的系統進入民營。

在擁有天然資源,又科技進步的國家,我認為百年之後UBI是有機會的,但這個機會不屬於台灣。

1 則留言:

  1. 民進黨問題在「拋棄進步價值」


    深綠朋友檢討民進黨敗選,許多人怪罪社運團體一路罵執政黨,使得淺綠都變了色,中間選民也跟著討厭民進黨,才造成慘敗的結果。或許是事實,但須要反省的是民進黨不斷地逐一拋棄進步價值。

    蔡總統一上位,即拉攏社運菁英進入立法院和內閣,讓社運團體以為民進黨再次執政,可能大有作為。豈料只把社運菁英當壁紙,以粉飾黨的進步形象。

    在立法院,以黨紀壓制社運立委,令其不敢發聲。蔡總統對於「周休二日」、「同婚合法」毀約背信;延長亞泥礦權,破壞生態、危害部落生活;既未取消「兩稅合一」反以分離課稅降低股利稅負,大股東獲利更豐厚,獎勵不勞而獲,加劇稅制不公;層出不窮的暴力迫遷,增高民怨。而倡言關心勞工、環保、婦運、稅改、農民的社運立委全都噤聲無語。原本期待他們能將民進黨提升一如「進步的社會民主政黨」,但終究是權位交易互利勾當,聯手拋棄進步價值。

    再者,把盟友當敵人,以「兩岸一家親」標籤,將柯文哲打入「賣台行列」。柯講兩岸一家親,無非是城市交流的「公關語」,如同辜寬敏說兩岸是「兄弟」、阿扁身懷中國祖籍的字條一樣,旨在化解兩岸敵對,而不失清楚的台灣意識。把柯打成敵人極力抹紅,促使中間選民及年輕人唾棄民進黨。

    《勞基法》修法沿用國民黨草案,甚至比之更糟。砍7天國假、鬆綁7休1鐵律,讓勞工連續工作12天也不違法;加班時限由46小時可延長至54小時;輪班間隔由11小時縮短為8小時;特休假可遞延到次年。甚至「可調動例假日和休息日」及「補休換加班」,讓資方被剝奪其應給的加倍、加成加班費,在在反其道而行。筆者曾建言,學韓國文在寅總統在縮短工時及提高薪資改革時,以補貼中小企業度過緩衝期。如此台灣即能順利縮短工時、落實周休二日,擺脫「全球第六長工時國家」恥辱。

    以往太過依賴長工時低工資,停留於代工階段,使我國產業無法升級,迅速落入四小龍之末。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將逐漸替代人力的時代,大幅縮短工時,讓一份工作兩人分享,以促進就業。政府的工時政策應有此宏觀進步思維,縮短工時逼使企業轉型,走向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生產模式;讓勞工充分休假,自我成長,增強創新能力,貢獻企業。休假既能促進消費,使內銷需求旺盛,拉抬景氣,有利經濟發展。

    年金改革不妨參考瑞典方式,先拉近軍公教及勞工所得替代率,再制定如瑞典的「自動衡平機制」,當失業率攀升、人口老化,繳保費人數變少,入不敷出時,立即調降給付、提高保費、政府增加撥補,以維持財務平衡。加速稅制改革充實財政,使年金永續,才是宏觀改革,而非清算特定對象,升高衝突。

    不要把失敗都指向別人的錯,若不深刻自我反省,反而向國民黨保守價值靠攏,恐將與進步力量和中間選民越行越遠。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1204/1477575/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