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義以社會漸進演化為自發秩序,在融合了所有族群之後的共同體代表,即這個民族國家叫什麼名字,是社會演化的結果。
古典自由主義以契約和自由選擇為觀點,尊重全體人民的共同選擇,選擇之後的民族國家,也沒有確定名稱,只能等待民眾的自由意志匯聚成河。
共同體的形成不能是左派,左派是基於自身的欠缺與不足而對他者要求平等,會導致已願他力,裂解社會既有的自發性團體,而無法達成獨立。
共同體形成必然是右派的,因為反求諸己,能自立自強,適應環境,對他者不會強制要求平等,亦沒有教條,而是透過協商達成契約,這樣的思路才能團結社會既有的自發性團體,抵禦共產黨敵人裂解社會的超限戰。
台灣是東亞均勢體系成型的關鍵 |
一個堅實的共同體若成立,它會進一步對外讓自身周圍的強敵裂解,形成均勢小國林立的遠東封建秩序,而台灣的地理位置,必然是維持遠東封建制衡體制的樞紐。
不管台灣以什麼名字長治久安,叫台灣、中華民國、高砂國或是福爾摩沙都有可能,但這個國家的名字必須由全島居民共同決定,而不能只有自稱中華民國國民的藍營,或是自稱台灣人的綠營決定。
威爾遜主義的住民自決和列寧主義的解放殖民地最根本的核心在此。
希望由全島所有人民共同決定的是威爾遜主義,在認同歧異的族群間引發鬥爭、裂解、造成種族清洗的是列寧主義的效果。
我不是理想主義者,我深知每個共同體的建立都必定流血:民族國家的鮮花是用人民的鮮血澆灌出來的。
我們不能無視鄰敵列寧主義者的顛覆與統戰,而歷史證明了,威爾遜主義的自決,很容易被共產黨操控,而將島嶼關進鐵幕。
亦即是,威爾遜主義的民族自決很容易被列寧主義式的解殖取代,尤其是在鄰近共產主義國家的區域,更是極高風險區。
民族自決,所依據的原則,其並沒有說明自決權的實現方式,或者自決後應該是什麼樣的結果:
從原國家獨立、與原國家組建聯邦、與鄰國家統一、或是各種不同程度的自治都具有可能性。
民族的界限是什麼,什麼條件下才可以組成一個民族,關於哪些種群有合法的權利實行自決權,都具有爭議。
民族自決甚至是衝突的引爆點:如南斯拉夫內戰,盧安達大屠殺,塞爾維亞內戰,都是由民族自決產生的後果。
我同意自決是取得獨立的可能手段,但沒有考量國內外政治經濟情勢就逕行推動自決,無異在彈藥庫裡燒紙錢,是極為危險的事情。
而列寧主義式的解殖裂解社會一點好處都找不到,因此,我不能同意倡議列寧主義解殖論的台獨左派。
莽撞與情緒化無助於台灣邁進國家正常化https://taronews.tw/2019/02/22/262195/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