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 星期五

到底是誰再把選民當成肉票綁架?誰在踐踏主權?

底下是截至2018年12月底的統獨民調,可以看得出來,統派幾乎沒有市場。拿著想要統一的口號來選任何政黨都只會面對死亡,連國民黨也會死。

反倒是拿著「發大財」或者是「和平遠離戰爭」還有票。

這些你知我知民進黨知國民黨當然也知道,但是偏偏臺獨基本教義派不能感知。

圖片是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年06月~2018年12月)


其實國民黨也只有黃復興那群人真的很想統,換算起來就是圖片上那些深藍色那一條線,已經降到很低很低幾乎快要死光的那些人(在弄個十年就真的死光了)。
大多數國民黨的地方人士哪有人在講統一,我幾乎沒有聽過他們在地方上宣傳統一的事情。

反而上次統促黨的人出來選,拜票拜的很勤,還到處發東西,結果選議員選300票。統一完全是票房毒藥,連國民黨都不敢碰。

大量製造國民黨親共的媒體訊息,其實是那些綠色的媒體與寫手。不信的話看一下這個報導:

吳敦義任主席自刪和平協議政綱

2019-02-22 12:51聯合報 記者周志豪

...前略

回應稿中吳敦義解釋,「我前幾天只是講,如果國民黨2020年重返執政,會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確保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完整,以及維護我們尊嚴的提前下,願意與大陸洽簽和平協議。

實際上在李登輝前總統時期,不僅有類似主張,且他還組織國統會,制定國統綱領,表明在國家統一前,如何、如何….,這就是終極統一的理念。」


回應稿中吳敦義也提到,「國民黨黨綱也將和平協議作為我們非常重要的黨綱內容,所以我講的都完全符合國家法律。

他們竟然講說國民黨要與共產黨簽和平協議,這是不合法的,哪能黨與黨簽和平協議?當然只有政府與其所委託的機構才行。」

不過國民黨「黨章」中並沒有提到簽訂「和平協議」等相關內容,國民黨政策綱領在2017年8月吳敦義上任後,也將前主席洪秀柱時代寫入的簽訂「和平協議」等文字刪除。

改回歸「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和平願景」主軸的新政綱入替。

─也就是說吳敦義甚至是將和平協議從政策綱領刪除的黨主席。

 

結果民進黨狂貼吳敦義要簽和平協議是怎麼一回事,吳敦義做的是相反的事情呀...

就我來看,民進黨現在是趕著在選前把票拉回去,所以直接說藍色通通是叛國賊最快。

問題是,民生經濟的事情事情亂搞一通,還想要用台獨的悲情來綁綠色選民的肉票嗎?

坦白說,省省吧。只有吳敦義出來能讓有機會小贏,其他任何一組人馬出來小英都是爆炸。

那為什麼民進黨要把這麼多事情都搞砸之後才用台獨當肉票綁著泛綠選民?

事實上民進黨(新潮流系)是非常樂意留著國民黨當選票ATM的,反正也不需要什麼特別困難的政策辯論,拿著賣國的標籤一直貼一直貼一直貼,就有票了。

真正把國家主權當成玩具的其實是民進黨新潮流這群人。

沒有國民黨當好夥伴,要直接對幹政策什麼的,民進黨其實沒有特別強的競爭力

至於高雄為什麼輸,各位不妨google陳武進這個名字,大概就會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1 則留言:

  1. 從美國電影看台灣變遷



    今年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將於二月廿四日舉行,以下擬從國際政治結構的三個不同時期,略述美國電影的推進過程及對台灣的影響。

    一、冷戰時期(一九五○至一九六九年):東西冷戰時期,美蘇克制得宜,未爆發全面性大戰,而美國戰後更是國力鼎盛、物豐民富。

    在歌舞昇平的大環境下,此時期好萊塢電影以愛情與家庭倫理、歌舞、西部、歷史古裝等片為主。惟在這些以娛樂為主的影片底層,仍可看到好萊塢電影隨著美國國力的擴展,所欲傳達的西方個人主義及民主、正義理念,如反壓迫、反權威等精神,或是追求理想、護衛個人與團體權益等。

    五、六十年代的好萊塢,透過「養子不教誰之過」、「岸上風雲」、「梅岡城故事」等家庭倫理與社會寫實片,成功地傳達上述理念,在台灣知識青年心中,播下建構民主、多元社會的種子。

    二、和平低盪—談判代替對抗時期(一九七○至一九八九年):此時期美國受越戰影響,美國社會反戰聲浪高漲,學潮與社會運動蓬勃開展。在西方文明面臨嚴重挑戰下,此時期有不少自我省思、批判美國社會與國家主義的作品如「越戰獵鹿人」、「計程車司機」、「午夜牛郎」、「畢業生」、「現代啟示錄」等舉世震驚的好電影,對台灣社會與文化的自省有深遠影響。

    台灣在七十年代遭逢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等重大外交挫折,有識之士開始推展「黨外」運動,解凍了封閉已久、蓄勢待發的台灣社會力。隨著社會、校園運動與本土化政策的開展,以反映台灣社會現實為題材的新浪潮電影波瀾壯闊地展開,以台灣為主體的台灣意識也建立起來。

    三、後冷戰全球化時期(一九九○年迄今):九○年代蘇聯與東歐共產集團瓦解後,後冷戰國際權力結構的改變,啟動了影響力更深遠的全球化消費文化及數位時代的顛覆性文化。

    此時期的好萊塢電影如「復仇者」、「駭客任務」、「星際大戰」等影片,著重聲光畫面、大場面的建構、暴力動作,充滿後現代的虛無主義,劇情較為單薄,所反映的是數位時代以語音圖像為主的零碎思考方式與無厘頭文化,打破了國家的文化界限。

    九○年代後的台灣,受到美片與數位文化的影響以及社會結構的變遷與政黨的激烈對抗,台灣社會比八○年代更為狂亂、失序,社會價值更為扭曲,國家認同意識也更趨混亂,社會對抗與分裂亦更為強烈。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69417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