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日 星期二

何謂不卑不亢(作者:沈道廷)

1970年代的心理學派認為:「讓人提升自信」就能得到更高的自尊與滿足感,藉此消除「內心低自尊與自卑感」,各種「激勵門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至今從未停止。

但據後續研究發現,許多接受「外界激勵」而自信爆棚的人,性格過度膨脹,出現程度不一的「偏見與攻擊性」,那不僅沒有具體提升學習和工作表現,反而帶來各種負面影響。




2010年後眾多新研究發現:想治癒自卑的心,不能靠激勵行為,得要讓人「真正放下執著」,要處理的不是自信、而是恢復平衡,才能重新回到中庸且穩定的心理狀態。

說白了,就是大家講到爛的「放下執念」但問題是,身處在這個物質社會中,如何做到真心放下?

回顧至今人生經驗中,我們身上多多少少、肯定也有些類似的經驗值得參考。

回朔那些經驗,從中也許能找到答案:

【第一、對頭銜的執著】

小時候熱衷於「頭銜」總想進入光鮮亮麗的大公司,堅持把名片印得很厲害,覺得那才叫做成功人士。

爾後認清了現實,光鮮亮麗的外表下薪水不一定高,名片的頭銜也根本毫無意義。

收入超越了他們,就此放下了執念。

【第二、對感情的執著】

小時候喜歡的人、曾崇拜的對象;
在幻想中把對方優點無限放大,或者曾經覺得自己配不上、沒資格接近的神。

多年後當有緣再次聚首,一聊天卻發現,對方的格局已完全不在同一個層次,就此認清兩人成長的差距,多年來不切實際的幻覺瞬間打破。

成長至遠超越過去的自己,就能放下執念。

【第三、對精品的執著】

小時候很愛名牌奢侈品;總嚮往買某種名牌包、或是希望擁有一台百萬名車,總覺得只要擁有了那些東西,就能夠獲得別人的肯定,就是身分或檔次的象徵。

直到收入提高,曾經覺得很了不起的貴死人精品、都慢慢失去吸引力,轉而喜歡「耐用第一」的選擇;購入理想的汽車多年後,開到等紅燈常常睡著,不再覺得開車是一種特殊的樂趣了。

重複體驗到習以為常,就此放下執念。

【第四、對仇恨的執著】

小時候很討厭某些大人;少數恐龍老師,言行舉止為我成長中的陰霾,讓我壓抑的仇恨無處發洩,總覺得終有一天要舉辦卸師宴。

長大以後,真心覺得多數老師其實很可憐,一輩子猶如被囚禁牢籠般壓力頗大,得這樣一路作到六十歲,換成是我、想必也會精神扭曲的,原諒他們吧!

當成就超越仇人,就不必再執著。

【第五、對自尊的執著】

從前我在乎旁人的眼光;尤其面對批判,動不動會引來負面情緒,常覺得自尊受傷心裡淌血。

長大之後,理解過去一切被誘發的負面情緒,全都是源自於被戳中內心自卑感,或對方比自己強大太多無法還手的無奈;當我認清「他們跟我毫無利益關係」甚至「其實對手比我還弱」的時候,也就不再執著於那些沒有意義的評論或言語,專注在自己身上就好。


以上眾多經驗讓我得出一個結論:

放下執念,才能重新關注在自己身上。

而真正的「放下」,不是靠吃齋唸佛、或催眠自己某事完全不重要,更不是搞出什麼「佛系模式」用無所謂的態度自欺欺人。
.
相反的,唯有勇敢「面對現實、肯定慾望、持續成長、超越過去的自己」,用歷練過的知識與經驗,讓自己越來越好、資源越來越充沛,才有機會徹底放下、擺脫過去所有陰影的束縛,找回自由。


何謂自尊?

「工作自由」「財富自由」
「感情自由」「時間自由」
「思想自由」

解開束縛,才有機會體悟到「不卑不亢」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