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謀無正邪有勝乃大(作者:沈道廷)

小時候啟發我思考的「關鍵故事」

小時候,我遭受好多師長定義成「負面思考」,甚至更難聽一點是「思想偏差」有些老師喜歡找我媽打小報告,我記得每次我媽去找老師談過之後,我總會觀察到類似難過、生氣、憤怒等情緒。

最重要的是,那段期間我並沒有做出什麼「違反校規」的壞事。

每當我問「我到底哪裡有偏差?」
「這樣想哪裡不好?」

大人們給出的答案,永遠都是一堆浪漫廢話、顧左右而言他。

這樣的經驗,造成我兒時內心一直疑惑:「為什麼師長們都要這樣說?」

___________________

由於我從小就對社會、對人類行為充滿好奇。

我喜歡關注不同的社會事件、也很喜歡去探究奇怪的問題,所以,當我看到一個新聞,裡面只要有我「不太理解」的地方、或專有名詞,我都會想盡辦法去找出答案。

唯在那個網路不發達的年代,求知的過程、遠比現在更費時費事,但也因為如此,我逐漸發現我自己掌握到的資訊,與學校裡老師給予的資訊有落差。

例如,國小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課堂上講述婚姻多麼美好、大家以後長大要結婚生子,我聽完舉手問老師說,我上次看到新聞,最近台灣離婚率越來越高、好多怨偶不歡而散,也造成小朋友單親復養的問題,結婚真的那麼美好嗎?

老師臉歪掉,我馬上被貼標籤了。

另外一次,老師教導我們法律觀念,說只要偷東西或吸毒之類的,犯罪就通通會被抓去關監獄。

我又舉手問老師,之前看到新聞,國內大多數竊盜罪、毒品罪等屬於輕罪,刑事法院幾乎都是判緩刑、或易科罰金,等於繳錢就不用被關。

我又被貼標籤了。

後來有一次,老師開班會在討論要全班一起做某件事,但我用屁股想就覺得無論怎麼做都行不通,就直接把我的想法提出來。

老師生氣的說:「你為什麼要想那麼多?先做就知道了啊!你都沒做怎麼知道會不會成功!」

我反問:「既然大家都沒辦法找到合適的計畫,是要怎去執行呢?」

就這樣,每天我都會被貼上標籤,許多老師覺得我在強詞奪理。

再長大一點,某次參加營隊活動,帶我們這群小毛頭的是一群大學生哥哥姊姊。

由於那場活動著重「溝通與人際關係」故大家一起的交流機會較多,我忘了我到底講了什麼,到了最後結訓前,小隊輔寫卡片給每個隊員,我印象很深帶領我的大姊姊在給我的卡片上寫下這句:「我覺得你是個非常會思考的人,但少想一點、多一點行動比較好...」

直到那一刻,我腦中突然冒出一個全新想法:

「是我想太多? 還是他們根本不太動腦?」

___________________

到高中、大學時期;

由於當時我開始努力練習如何跟異性相處,人際交往更頻繁,我驚訝的發現有很多女生,居然都以「我是單細胞、我崇尚簡單不思考」為理由沾沾自喜。

她們最喜歡說:「想太多都是心機壞蛋,什麼都直腸子才是好人!」

觀察了一陣子,我很快的發現,這些人不分男女、最大的共通點在於往往無視於自己「生活、學習、成長」一團糟,總是衝動幹蠢事,以至於身旁的人全都要幫忙收拾善後。

更慘的是,由於情緒控管不佳、多數時候幾乎無法理性溝通,導致永遠都在「犯錯、道歉、善後」的循環中無法自拔,多數事情都做不好。

進一步,他們習慣天天抱怨,認為自己是「好人」別人都是「壞人」,壞人欺負好人、壞人害好人痛苦。

直到這個時期,我才終於確定;一路走來,真的不是我想太多、我也不是思想偏差,而是這個世界上太多人真的不動腦袋,故凡事都只憑著「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立場下評斷,然後憑著衝動做任何事,壓根就沒有「理性探究真實、謀定而後動」的打算。

大學畢業前,幸運接觸了「奸的好人」系列書籍,發現原來還真有一群人跟我同類、追求類似思維模式,從那時候開始,我真心喜歡與思考者交流、偏好有趣的靈魂,也終於肯定了自我價值。

於是,我進一步發展出後來的「中觀思維」

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有篇熱門文章「憂鬱好發於正面思考的人」我看到一堆朋友都狂分享,老實說,我每次看到這類標題都會直搖頭。

雖然我近幾年較少提及,但曾看我「好人廢物部落格」的老朋友們肯定都記得,我早期著墨分享「如何學好思考?」的第一步,花了很多篇幅都在強調務必要先養成【中觀思維】




所謂中觀,一言以蔽之就是:世上並不存在正面與負面的二元區別,只有客觀事實,以及個人對事實證據的主觀解釋。

擁有這個基本思維之後,看待任何資訊、下決策之前,都會透過「五大前置步驟」腦中轉一圈確定沒問題才會開始行動:

《中觀思維的判斷SOP》

1、先盡力挖出所有可信的邏輯證據。
2、問問自己,看完事實的主觀想法。
3、探詢不同立場者,看完後的想法。
4、確認自身目的,保守推算接下來最好、與最壞的情況。
5、完全以達到目的的前提,最後列出至少三個可能的行動方案,進而選對自己最有利、最有效率的那一個方案再去執行。

經過多年的驗證至今;我發現若沒有把中觀列為思考第一原則,後面就算你去學了一堆門派的「思考技術」、或試著理解人性時,遲早都會「卡關、矛盾、鬼打牆」,搞到後來很多人明明想學的是「人性心理學」,結果不知道為啥都搞成「玄學」

___________________

說到底,這類的思考邏輯,遠在數千年前的古人早就已經講述千萬遍。

孫子兵法:「謀定而後動」謀無正邪,有勝乃大。

鬼谷子:「為人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

這似乎也意味著,無論身處哪個時代、無論資訊和科技如何發達,必先掌握「思考的第一原則」,才是邁向卓越的不二法門!

後記:

在很多年前,我就一直想開堂「思維訓練課程」畢竟,思維就像是腦袋不可或缺的基礎作業系統,唯有先掌握這個架構,後續學習這條路上才會事半功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