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義的核心概念是「適應」、「漸進」、「摸石子過河」其實這與演化論的觀點不謀而合,我們要知道的是,無論是什麼「物體」或是「概念」甚至是「社會制度」,如果想要用「革命」的方式整個打掉重練,會有非常高的成本問題產生。
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來說,動不動就整個丟掉買新的會造成無謂的浪費,以社會制度來說就會造成社會巨大變動,甚至導致嚴重的人命傷亡。
因此無論我們想要怎麼行事,如果你不計成本地想要追求完美,所需要的成本最高。然而真實世界的情況資源是有限的,我們都要考慮成本,用我們還能負擔的成本來達成「雖不滿意但能接受」的成品或是結果。
因此,一昧的求新求變,認為新的東西、新的制度總是比較好,並不現實。我們反而會認為「沒有壞為什麼要丟掉呢?」這樣的概念。
就像所有生物體都是在演化的歷史上疊床架屋的產物,造物主並沒有辦法造出完美的生物,但是祂讓生物體有繁衍後代的能力,經由演化的歷程,擁有不適應特點的生物體消失了,留下來的生物體有了對環境較好的適應能力。
經歷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之後,最終能留在地球上的生物體雖不至於完美,但至少還能適應環境。包括我們人類也是一樣的。
能夠對握的手掌與立體視覺,是我們的大猿祖先為了在樹林間擺盪所演化出來的能力。然而在森林面積減少時,迫於離開森林的祖先便下到地面,利用對握的手掌與立體視覺製造工具。取得更多的獵物得到蛋白質補充。
藉此才得以發育出更發達的腦,並讓後肢的步行能力逐漸增強,得以直立獲得更高遠的視野,有了這些能力之後,才漸漸地能夠使用聲音傳遞複雜的語言,並且發展成複雜的團隊合作,組成了人類社會。
但人類畢竟還是不完美,雙腳行走我們失去有如獵豹般快速奔跑的能力,食用煮熟的食物讓我們失去了發達的顎,學會使用各種工具也減少了發達的肌肉,直立的身體也讓人類的脊椎骨容易產生疾病,複雜的社會也讓人類社群之間容易產生人際之間的摩擦。
這些都是一體兩面的事情,畢竟人所能取得的資源有限,當你要養發達的肌肉、又要有發達的大腦、強大的立體動態視覺、敏銳的嗅覺與聰敏的聽覺,那麼就一定隨時需要消耗大量資源來提供能量,但現實中是資源有限,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就代表著他要消耗無限的資源來生存,那麼他就會在演化的過程中因為食物來源不足餓死而被淘汰。
人類的思維在理性之中也伴隨著感性,感性的部分是屬於腦部深處邊緣系統所留下來的部分,這些感性,帶給了人們喜怒愛樂等等情感與直覺,這些是演化早期歷代祖先所留給我們的「保守主義本能」這些能夠維持我們缺吉避兇的生存能力。
一個缺乏感性的人必定會在演化過程中遭到淘汰,因為他面對危險不懂得恐懼,面對恩情不懂得感激,面對親密不懂得愛,那麼他很快就會面臨危險或是被社群驅逐而餓死。
然而人的理性層面,又帶給了人們數學、物理學、工程學等等物質上的改善能力,如果沒有理性,人們也很難做出精確的決策,利用更多的資源以及節省不必要的成本。然而理性卻是在演化的相對晚期才發展的能力,大腦皮質的發達所帶來的理性,僅僅只是生物演化歷史上的一小部分而已。人類就是這樣疊床架屋,在適應與淘汰過程中漸次修改而來的生物。
而我們所使用的物品、我們塑造的環境、與我們所創造的社會制度,也沒辦法在一瞬之間追求完美,我們只能在經驗中不斷嘗試語學習,試著改造與適應才能夠在可以負荷的成本之下生存著。對於一天到晚總是在「追求完美」、「吶喊革命」、「尋求烏托邦的」人們,我不經想問,這世界上難道有什麼東西是絕對完美的嗎?在破壞整體之前,難道我們不應該尋求局部改善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