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父權社會的合理性(作者:常山七次郎)

男人常常會抱怨女人現實拜金,通常沒有穩定經濟來源的男人也難有婚配對像。女人常常抱怨男人好色、愛幼齒,年老色衰的女性通常也難有婚配對像。這種現象的背景因素是生物性的。

假設有一位男性因為突變,演化出喜歡與年老女人(60路)交配的基因,但因為這位男性的交配對像多半已經失去生殖能力,因此該男性不會留下子代。在天擇的壓力下,偏好與年老女性交配的基因會被汰除。

假設今天有一位女性,她因為突變,演化出喜歡歡與資源貧乏(或者獲得資源能力不佳)的男性交配的基因,這位女性的子代大多會因為無法得到足夠的資源而死,因此該女性不會留下子代。在天擇的壓力下,偏好與資源貧乏男性交配的基因會被汰除。

在智人這個物種的原生環境中,女性在懷孕以及育幼期間是不適合在野外環境蒐集資源的(風險非常高)。因此女性在這段期間要依賴男性提供資源,而在原始社會,女性是經常性的懷孕與育幼的,人類是少數全年皆能交配懷孕的哺乳動物,這也造成了女性對男性提供資源的依賴。

換個角度看,所謂的愛情不過是動物間求偶行為的心理模式,只要開啟這類心理模式就是墜入愛河。並沒有任何神聖或可歌可泣之處。除了婚配選擇之外,人類的一切包含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無一不與基因、演化有關,因此在進行社會學的理論建構過程中,捨去人類的演化生物學基礎是不可取的。

女性為何喜歡打扮成女性?男性為何喜歡表現男子氣概?這些行為的心理基礎是否有演化學的因素存在?與社會建構的成因如何共同建構出外表的性狀?這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那麼社會上的普遍的家父長制(父權)是怎樣產生的,其實人類的社會制度可以視為是一種動物行為演化的產物,而家父長制的關鍵是是生產制度的改變。

早先還在進行採集、打獵的部落,通常是母系社會,不適合使用家父長制的。原因是,男性死亡率過高。採用家父長制會導致必須經常因為死了首領在爭財產,部落的權力結構不穩定,那部落的人很快就互相殘殺死光了。在天擇的壓力下,讓家父長制(男性繼承財產)的迷因會被汰除。

所以就由母系來進行繼承,形成母系社會,有趣的是,據說在台灣的婚禮中舅舅扮有重要角色,據說是東亞大陸沿海南島民族所遺留下來的習俗,是母系社會的遺緒。而母系社會的男性是不用擔心交配對象的,因為男性死亡率高的關係所以年輕男性常常被爸爸的老婆或是哥哥的老婆接收。雖然這依照儒教的觀點來看是亂倫,但其實是維繫部落生存的重要制度。

重犁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

除了南島民族之外,在東亞大陸的某些遊牧民族也是類似情形,所以女人掌權都發生在非農業民族的政權,如大唐的武則天或大清的葉赫拉娜氏。而家父長制的成因,也是因為生產方式由狩獵採集轉向農業造成的,目前考古學界的共識是金屬製的「重犁」的使用讓女性在生產方式上失去重要性。男人通常比女人來的強壯,在統計上,智人的雄性個體比雌性個體多了12%的體積,這些都是生物因素,是基因與內分泌造成男人的身體通常比較強壯。社會結構是可更動的社會建構,但基因與內分泌可無法任意更動。

我們必須把人類視為一種演化出來的動物,而不是獨立於生物圈的特殊存在。

把時間軸拉回現代,某些女權主義者很討厭女人露出身體引來男人的凝視。他們認為男人的凝視,是一種物化與異化,讓女人與男人產生不平等。但有些在婚配市場上佔優勢的女性,她們樂於吸引男人的目光,甚至認為這是她們做為女性的價值所在。這些人自己選擇了利用身為女性的肉體來吸引男人,甚至利用受吸引的男人當工具人,她們很快樂。有些女人甘於當個家庭主婦,為老公作菜,生個小孩,養大小孩是她們生活快樂的泉源。

大雄的母親是典型的家庭主婦

因為家庭生活她們很快樂,也不覺得被奴役,但女性主義者批評這些人是父權社會結構下的犠牲品,雖然她們根本不覺得自己犠牲了什麼。難道這些樂於取悅男性,安於家庭生活的女性真的是父權社會結構下的犠牲品嗎?假若每個人應有選擇的自由,那麼女權主義者為何要去干涉這些女人選擇的自由?

某些女權主義者堅持要把女性從家庭解放出來,難道我們有權力要求他人放棄選擇的自由嗎?主張要尊重他人選擇的人,自然也沒有權力去阻止他們選擇自己的生活,甚至選擇死亡。主張人要有選擇的自由,就不要去干涉他人選擇的自由。

許多文化建構成的觀念,無法利用科學方法來證偽,比如說,民主、人權、罪惡、道德、宗教、法律。但演化是自然現象,即便演化的結果並不被世人認同且違反社會期待。它還是持續作用並不因為人的意志而改變。也許這樣的言論會被某些性別平權主義者或是女性主義者或是母豬教徒攻擊,但我還是得說。即使駁倒我,自然定律依然矗立在你們面前。

退100步說,要是沒有父權的女人,我們哪來這麼多妹子肉體可以觀賞呢?

延伸閱讀:

犁與茶如何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