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B.Weiner,1974)認為,一個人對成功或失敗的解釋方式,會影響接下來的行動,這些行動與選擇,會對個人生活有重大影響。
歸因理論有三個維度,但最明顯的區分在「內部歸因/外部歸因」,內部歸因代表自己造成的問題,外部歸因則是社會、學校、家庭、其他人的問題。
將考試失敗解釋為自己努力不足的人,會努力的檢討改善自己,將考試失敗解釋為外界因素的人,會抱怨社會不公,拒絕檢討改善自己。
一般人雖然會在潛意識幫自己辯護,但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還是可以理性客觀的思考。
犯罪者的心理狀態,更傾向於「外部歸因」將責任推卸給其他人,考試作弊是因為題目太難,霸凌同學是因為同學惹他生氣,竊盜是因為社會讓他貧窮,毆打主管是因為企業壓榨他。
凡是將責任做外部歸因很快就會變成犯罪者 |
當一個人擅長為每一件事,都找到合理藉口的時候,就已經養成容易犯罪的心理特質,他們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社會虧欠他們。
社會主義與「外部歸因」相輔相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讓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的將責任外推給社會。
例如無法面試到職位,他們會「外部歸因」給性別種族膚色,而不檢討自身工作能力,遇到各種困境,社會主義者也會把責任推給父權壓迫、族群衝突,而不是檢討自身的問題。禁止檢討被害者,也讓「內部歸因」變得困難,只要開始認同社會主義,就喪失自我檢討的能力。
缺少自我檢討能力,就失去改善問題的機會,很容易不斷重複相同的問題,每一次遇到問題又歸咎於社會,落入一個惡性循環,始終無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持續的仇恨社會。
加入左翼相關社群(UBI、LGBT),會遇到一群仇恨社會的憤怒青年,總是期待別人替他們解決問題,總是期待大政府藉由侵害他人產權、自由,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們之所以推崇檢討內部歸因的原因則在於「有效率」多了,改變自己,總是比改變別人要來的容易,想要解決問題,真正該思考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思考:
「我該做什麼?」
「我要如何解決問題、避免問題?」
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就會做出不同的行動,導致不同的結果,在檢討外部歸因的同時,也要客觀的檢討內部歸因,而不是只檢討社會,而沒有檢討自己,在遵守不侵犯他人產權、自由的情況,用實際行動解決自身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