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言論就是自由言論,對於流行觀點和非流行觀點都是一樣的。我們不可能一邊宣稱這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一邊又把言論劃為可接受的和不可接受的兩部分。如果有一種檢查制度可以把3K黨從電視裡剔出去,那麼,同樣的制度也許早就把馬丁‧路德‧金恩的講話從阿拉巴馬州剔出去了。必須聽那些聽不下去的話,這正是我們必須為自由支付的代價。如果你因為害怕一個不自由的時代,因此就不給他們言論自由的話,那麼,這個不自由的時代已經開始了。是你自己給它開了頭。 斯蒂芬‧潘弗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宗教是什麼?儒是一種宗教嗎?
很多人都以為宗教一定要有神,像是宙斯、耶和華、玉皇大帝之類的。但其實宗教不一定要有神,例如佛教、儒教都沒有神。
佛教有佛與菩薩,他們是大澈大悟的「人」不是神。儒教說不信鬼神,但相信天道,相信違反道德會遭受天道逞罰。天具有人格性,但不是神。
「宗教是一套規範人類思想與行為以及處理死亡恐懼的價值體系。」
宗教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統一的體系,告訴人們應該怎麼做,讓這群教徒可以團聚在一起取暖。面對死亡的的時候也可以放下恐懼。(就像PTT八卦板的母豬教徒也是如此。)
宗教的英文叫做religion,又可以翻譯作信仰,它所乘載的思想體系,它可以引導人類的行為。比如說儒教的四書五經,泛基督宗教的聖經。這些經典所乘載的就是信仰,也就是宗教。
儒教捍衛者為了免於遭受現代人對宗教的批評,經常說儒家不是宗教。很可惜的是,儒教無可辯駁的就是一種宗教。
思想與行為規範的體系,也就是儒教的道德觀,這很多例子,不贅言。但很多人質疑,儒教是否有處理死亡?當然有呀,例如: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 ‧里仁》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為何葬禮的儀式會非常繁複龐雜,原因之一就是儒教的「禮」。
有些朋友又會答辯道,如此一來似乎連科學都是一種宗教了呀。關鍵在於這些科學處理的僅是事實,而無價值判斷。它僅是用一套理論來說明自然界或是人類世界的現象。
比如說,天文學會告訴你星星們如何運動,但它不會告訴你星星在那裏出現是道德還是不道德,是對或是不對。經濟學會告訴你,當一個區域的人口密集到某種程度之後,生活品質遭受影響之後,房價會開始下跌。但經濟學,同樣不會告訴你房價下跌道德不道德,或是對還是不對。
反觀儒教,當論及社會秩序,儒教會告訴你,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才是道德的,是對的。當面對死亡,它也會告訴你,「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所以慎終追遠是道德的,是正確的,是好的。
要是你問科學家,現在人口好多呀,為什麼。科學家會解釋:「因農業技術、基因改良技術進步,糧食生產充足。」科學家不會告訴你,人口多是好還是不好。
要是你問科學家,人為什麼會死?科學家會告訴你:「因為該個體內部之生命現象已經不存在。」他同樣不會告訴你,死亡是好或是不好。
就此定義而言,科學與宗教是有所差別的。而無疑的是,儒教就是一種宗教。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