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賽局?賽局就是博弈論,是在商學院常用的一套分析市場的數學工具。事實上賽局的應用極廣,包含商業領域、生物學、政治學、大眾傳播都可以應用賽局理論分析。不過必須了解的是,就算我們能夠應用賽局理論,在有限的人類理性之下,常常還是會出現我們不能夠掌握的情況。
歷史決定論者一直聲稱他們能夠預測歷史的方向,例如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史觀:「奴隸社會比原始社會進步,封建社會比奴隸社會進步,資本主義比封建社會進步,社會主義社會比資本主義社會進步」。但是事實上用這樣狹隘史觀寫成的歷史會造成許多謬誤。單從封建社會來說,西歐15世紀逐漸形成的封建社會與東亞在周王朝的封建社會就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很難用一個封建社會把這兩者放進同一個框架之中。
可以參考:商周的封建制和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有什么不同?
讓我們先回到演化論的討論上,早先有許多翻譯將演化論稱為進化論。甚至到今天的華文世界,中共還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硬要使用進化論一詞,這非常令人不能苟同。演化論的翻譯比進化論好的原因是,演化沒有誰比較進步的問題,只有誰比較能夠適應的問題。
比方說獅群在草原上確實是食物鏈的頂峰,而海豚在近海中確實也是頂尖的消費者。但若我們把獅群野放到近海,把海豚錯置到草原,兩者都不能生存,更不用適應與演化了。雖然這兩者在時間軸上,確實都是在新生代演化出來的晚近生物體。但要是離開它們演化出來的環境兩者都不見得能生存。故演化沒有方向,只有適應的問題。
如果我說騎機車是人類移動方式必然的演化結果,四輪大爺們絕不能同意的。 那為什麼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天堂必然會來到就有人信了? |
再談談演化的機制。多數人所理解的天擇說是建立在資源競爭的,這裡面有幾點不足,首先,競爭的不只資源,還包含繁殖的機會:以有性生殖的個體而言是交配對象。因此整體的適存性(Fitness)應該考慮生存與生殖兩個方面,這是生物體賴以存在的兩個原因。
再來是演化的單位,事實上不是個體,而是族群。很多人都以為個體競爭得勝就能夠繼續演化下去。但若有一個在自然界所向無敵的超級生物體存在,他也會因為沒辦法跟族群內的其他個體交配留下子代而死亡,沒辦法進行演化的。
因此,我們可以把有性生殖看作是一種合作的機制。何謂「性」:在生物學的觀點來看性就是遺傳物質的交換與傳遞。今天一個只能進行有性生殖的個體想要把基因傳遞下去,勢必得跟其他性別的個體合作,交配後才能產生合子(可以理解為受精卵)才能夠在生命世界的舞台上繼續發光發熱。
事實上,除了跟同種異性的個體交配之外,其他物種之間的合作關係也十分常見。例如:地衣就是一種常見的菌物與光合自營生物合作所產生的共生體。菌物不擅長合成所需的養分,但是菌物非常擅於利用菌絲吸收環境中的水分與其他物質,而光合自營生物擅長合成養分。因此兩者一拍即合。他們甚至在整個生活史的過程中都是以共生體的方式進行的,包括生殖。
地衣是菌物與光合自營生物的共生體 |
甚至,連我們這些多細胞的動物,都是經由粒線體與原始真核細胞的內共生而產生的,要是沒有粒線體給予真核細胞充沛的ATP來源,多細胞真核生物會因為能源轉換效率過低而不存在,不可能產生我們這一類的動物。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演化的過程中存在競爭。但是除了競爭之外,合作顯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競爭與合作的複雜賽局之間,並沒有預設的控制者存在,也沒有預設的演化方向。但是,這個繽紛複雜的地球圈,不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自發生成出來了嗎?
也許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人類社會的複雜秩序是否真的只有像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衝突論所推導出來的唯物史觀那樣前進。畢竟,社會現象就擺在我們的眼前,人類社會也是演化的產物,而且其中的演化機制也如同生命世界一樣,有競爭也有合作,而且是漫無目地拓展開來才對。自由只是給予人類一個競合的機制,讓人類社會擺脫重重的傳統道德約束,拓展出自發秩序的舞台罷了。
延伸閱讀:
演化的證據有哪些、歷史決定論的貧困、生命的躍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