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夏歷史的起源來自於天官系統,史官本來是天官系統的記錄員,主要都是記錄天象、卜噬、國政、戰事等等之類的,各國都有這個職位,但是紀錄不見得都會留下來 這些紀錄不外傳,也常常因為戰亂就丟失了,這些紀錄就叫做春秋。
現存的最早編年史就是孔子作的魯春秋,其他的通通佚散了。 孔子做春秋的編法是:符合宗法制度的事件就褒揚,違背的就進行譴責。 實質的含意就是:「為長者諱」、「為尊者諱」「為賢者諱」 諱的意思就是做錯了也要塗改或是隱藏,其目的是為了導正後世的價值觀。 所以孟子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但其實,就算是塗改歷史想教化未來的諸侯也是於事無補的,反而是隱藏了歷史的黑暗面,會導致悲劇再度重演, 於是孔子死後不久就發生了三家分晉,進入戰國時代。 但孔子留下的史學傳統,到現在還是深深地影響東亞的歷史學界。
除此之外,孔子還整理的三代的禮(典章制度)想要留給後世的人參考。 戰國末年,原屬於西戎的秦,變法(無視宗法制度)後因為庶民得到發揮長才的機會, 國力大盛,侵吞了六國之後,統一了文字(注意:不包含語言)、貨幣、度量衡、 法律制度與道路,並把封建改為中央集權。
原本封建地是自行管理的,可以視為地方自治, 而改為郡縣之後,每郡有守(相當於省長)、尉(相當於防區司令) 和監(相當於監察專員)各一。郡下轄縣;郡(守)與縣(令), 都是由由皇帝直接任命,也就斷絕了地方勢力增長的機會, 壓制地方的做法很快地引起反彈,贏政死後秦帝國快速崩解, 由劉邦的漢帝國起而代之。
要注意的是,所謂漢帝國是因為劉邦被項羽分封在漢,這個漢也是個地名,是目前陝西省漢中市一帶。 於是漢王朝開始了,漢王朝的臣民就是漢人,這個說法沿用至今。
西漢的時候有幾個歷史節點,早期的西漢採用道家學說無為而治, 只有針對壟斷的大地主與富商進行限制,盡量減少對人民的干涉, 讓東亞從戰亂中恢復過來並累積了大量的財富, 這相當於西漢的自由主義經濟制度(雖然複雜程度遠不及近代歐洲),但不久發生了七王之亂,亂平之後漢帝國又走向中央集權。
中央集權的政體需要意識形態的指導配合, 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意見,獨尊儒術,並對外發動戰爭擴張領土,大量的消耗西漢前期累積的資源,這裡要額外說明的是,所謂的九流十家是班固在理解經典之後自己劃分的, 古代的儒生指的是讀書人(能使用方塊文字的人)的通稱,並沒有特別指儒家思想。
到了西漢末期,王莽篡漢,實施完全理想的儒家制度,想要恢復古代的禮 並實施財產公有制,結果導致經濟崩潰。
胡適先生這樣評價:「王莽是一千九百年前的一個社會主義者。」
從秦漢帝國開始,走向中央集權與獨尊儒術這兩個事件, 標誌者漢族的誕生,事實上到現在都還沿用著漢族這個名稱也反映出了, 在東亞持續遭受高壓集權統治的這一群人,有多麼能忍受高壓的政治環境。 但是在秦漢帝國時期的漢人(漢帝國統治的臣民)在接下來的天下大亂期間, 經歷種族滅絕事件(黃巾之亂),人口僅存不到1/10,中原以外的遊牧民族, 在血統上取代了漢帝國臣民....
重建你的東亞史(夏商周部落與原始儒教)
回覆刪除https://www-ss7bl.blogspot.tw/2018/04/blog-post_58.html?showComment=1525993795767#c25854962630786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