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慣老闆跟澳客是同一類的生物

「→ hyakkiyagyo: 修車黑手本來就廢物雜種居多。」這是在PTT八卦版的一句推文,它表現出了非常真實的價值觀,為什麼華國社會不尊重專業? 

總歸一句就是:「缺乏商業精神。」 商業本身就是專業分工、等價交換。 假如今天一個社會認為分工與交換是沒有必要的, 甚至認為商業行為常常是與詐欺是畫上等號的,要怎麼樣尊重專業?

再說今天網路資訊這麼發達,車壞了,網路上料號回家查一查, 還可以比價,叫料自己修,怎麼還會有人被機車行騙錢的?到底是自己笨還是車行壞? 

不過當你買了料件,買了工具,弄得一身髒汙滿頭大汗才修好一個小東西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車行15分鐘搞定的事情你自己要弄2個小時, 而這兩個小時絕對不只200塊錢的價格。

保養與維修也是一項專門的技術需要時間養成


然而信用良好的商家和噱騙的詐騙商家,是完全相反的東西, 前者同樣重視商業精神,而後者只有追求一時的最大利潤,而不能把生意做長久。 我個人雇用工匠,或是車輛維修,只要師傅專業可靠,從不手軟,也不討價還價。

因為我知道他們的專業可以確保我的安全。 修車這其實跟老闆聘請勞工也是一樣,今天八卦板眾仇視慣老闆,但自己看到剝削修車黑手的客戶竟然認為修車黑手是廢物雜種?  

那麼也難怪八卦板眾身為勞工的時候只能低薪過勞了,因為整個社會都是這種剝削者。另外一個生態鏈上,慣老闆對員工無理亂扣薪水,還用各種不實的手法噱顧客,不就跟你不讓修車收200塊是一樣的嗎?

修東西怕貴?怎麼辦?現在資訊流通,自己上網多比價。 若你在專業領域上也生財有道,因為賺的多,自然也不怕貴。 社會上的問題是,一大票人拿著傳統農業社會不太需要分工的行為準則,來檢視專業技術人員,當然會覺得他們不值得那個收入。 

問題是,農業時代的行為準則跟今天的工商業社會一樣嗎? 開店、聘員工、水電、廣告、進貨、受訓?哪一項不是成本? 把那些成本當作空氣,一進店家自己當起慣顧客要剝削店家, 店家賺不到錢只能發19K給那些半師學徒, 然後這些顧客再到網路上罵那些店家都是慣老闆? 

施主呀,低薪的源頭不就你自己嗎?

我真的認為,應該在義務教育就添增商業課程, 除了讓學生可以了解經濟體制的運作,還可以讓學生培養商業精神。

對某些左傾嚴重的人來說,了解事實的知識份子全都是該死的走資派, 能利用專業技能賺錢的,更是資本主義的走狗。 很奇怪的是,他們很喜歡嗆人沒讀書愚蠢,又認為沒讀書的勞工是偉大而質樸的。

但是當自己要修車的時候,偉大而質樸的勞工突然又便成熱愛剝削的店家了。 想要店家照顧勞工,還不讓店家賺錢?難道是要店家老闆去自殺嗎? 簡直就是自助餐吃到飽了,話都隨便你們胡謅就行了。

1 則留言:

  1. 學非所用 才是問題



    拜讀日前自由廣場投書「薪資低落 派遣才是問題」、「搶救流浪博士 解決根本問題」等文,前文認為派遣人力增加是薪資低落的首要問題,後文反映大學教師失業的問題,亟盼政府加以正視。

    然而,這些「低薪」、「失業」問題的背後,派遣人力增加、博士失業只是表徵,問題的根本原因,則是學非所用,造成人才浪費的結果!

    現行的派遣人力,通常只侷限於高替代性的低專業工作,自難獲得高薪;而擁有博士學位卻成為失業人口,則是學用落差所致。若所學專業符合人力市場需求,當可於業界發展,甚至大放異彩,何必拘泥於教職,又怎會淪為流浪教師?

    所以,「非典型勞動」型態並非低薪的始作俑者,如果為了追求「同工同酬」而加薪,或讓博士們都有教職可做,卻忽視根本問題,不去檢討專業養成教育,恐非社會之福。

    舉例而言,每逢各縣市政府環保清潔隊員招考,總吸引大批人報考,可是盱衡國內卻無清潔相關系所;反觀有些系所(如:中藥資源、植物病理等),雖有專業養成教育,卻無相關證照可報考,畢業後反而從事無關專業的工作。

    如何弭平教育與職場需求的落差,讓莘莘學子不須虛擲青春?如何建構一個公平競爭的機制,讓各行各業都能發揮其專業價值?讓用心努力的人獲得更好的報酬,遠比雨露均霑地調漲薪資來得重要且長遠!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203927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