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社運布爾喬亞的謬誤(打造快樂自由的獨立運動)

很多左派人士認為利用社會底層對於黨國權貴的仇恨可以用來顛覆中華民國政權,但其實這種仇恨的對象不會僅限於黨國權貴,他同樣也會顛覆本主政權。

況且貧富不均也不邪惡,重點是所有人都生存在生活基礎線的最低限度之上。在網路上倡議貧富不均很嚴重的通常不是社會最底層,最底層的人根本沒能力上網的。

前一陣子,全聯的廣告利用陳文成的事情作為隱喻,廣告引起社運布爾喬亞廣泛討論,社運布爾喬亞總是認為揭露歷史真相就會讓華國民眾對ROC深惡痛絕。


就算是悲傷的事件,廣告的調性還是溫暖的。



真的是太天真了,就算全聯中元節廣告能做到直播228的大清洗過程效果也很有限的。多數一般民眾絕對會說:都過那麼久了,大家都同胞怎麼不放下仇恨好好拼經濟呢?

是的,只有錢與溫飽的生活才是最適當的餌料,歷史真相?能吃嗎?只有不秋愁吃穿的社運
布爾喬亞才會在乎歷史真相的。每天認真工作的普通上班族,大多對硬梆梆的社會理論跟歷史事件一點興趣都沒有…

同樣是喝咖啡,你喜歡快樂高興地喝還是悲傷難過地喝?
很多社運布爾喬亞會痛罵只求自己生活溫飽的人比豬還不如,但反過來我極端讚揚這種追求生存本能,這是生命的力量,要求別人肚子餓也挺理念才是錯誤的

無論做任何運動應該要有經濟誘因。因此我很少去談台灣民眾悲慘的歷史,我談的多是解構民族發明學的右派史觀,比較接近歷史哲學而不是從細節中找真相。

在錯誤的歷史格局中就算史料再豐富仔細,你也只會得到錯誤的歷史解釋。

比如說你把同盟會成員,搞的一清二楚了,革命的細節也都明白了,在錯誤的中華民族史觀下,你仍然會得到國民黨革命是為了借日本黑龍會與蘇聯之力解救中國這樣的荒謬結論。

更甚者,對台灣民眾來說,想讓他們堅決反共反華,並不是用悲慘歷史來催生對國民黨的仇恨可以成功的。

要告訴民眾,大家現在的生活,未來的生活,要跟著美國所建立的世界體系走才有活路。反而跟著共產中國走,只有死路一條。只要跟著世界體系發展自由市場經濟,自然國強民富。這才是對島上民眾有效的誘因。

1 則留言:

  1. 零邦交國又如何?

    外交部終於明說,台灣不要進行金援外交,不需要與中國進行金錢競逐。送走薩爾瓦多之後,台灣剩17個邦交國。面對中國不斷打壓、排擠,想過零邦交國嗎?但那又如何?這不正是台灣的契機!

    網路上對於薩爾瓦多斷交,有多元聲音,有罵蔡政府、外交部的,也有支持外交部的,有厭惡中國的,又有主張統一或台獨的,不管如何,我們在非政府組織工作多年,也有不同觀點。

    事實上,台灣NGOs(非政府組織)也被中國極盡能事的打壓,其打壓可分為3種,一種是台灣和中國都是同一個國際組織的會員,中國利用影響力,迫使台灣改名;另一種是台灣是會員國,但中國不是,中國就用他要加入作為要脅,動用龐大資源;最後一種是無論中國是不是會員,以拒簽備忘錄等手段,要求該組織要求我方改名。另外,以前台灣NGO可以以國際組織會員名義進入聯合國開會,這2、3年,中國壓迫聯合國,毫無理由的,持台灣護照的人,都不准予核發通行證,再也進不了聯合國開會。

    到底誰是台灣真正的敵人?不用說,大家應該很清楚明白。面對中國的蠻橫,我們不用助長他人氣勢,反倒應該集氣為台灣加油。

    其實,現代社會自網路崛起,國與國的界線不再像以前那麼決然分明,大家有否想過,面對外交困境,我們與沒有邦交國的美、韓、日仍相處融洽,也照樣有免簽國,而且免簽國全球達134國。所以我們仍可到處出國開會、談生意、旅遊,不是嗎?

    身為民間組織成員,我們深知台灣民間組織的靈活與力量。政府可以多善用民間力量,把資源留在台灣建設,更可投注資源在國際間的人道救援等計劃。最重要的是,是結合公民社會組織,把外交擴展為協助深度的國際合作發展。

    台灣NGOs參與國際組織、國際援助早已行之有年,甚至在他國創設NGO。如,家扶發起在世界各地認養小孩、創設蒙古工作站;世界展望會捐助他國的展望會事工世界第一;伊甸協助許多國家的身障服務;陽光在印度協助創設燒燙傷中心;勵馨在亞洲區發起的安置庇護、女孩行動、終止暴力等合作網絡;顱顏基金會在越南的醫療技術傳承;至善在東南亞貧困地區的據點合作。還有許多組織未及提起的行動。

    這些台灣NGOs突破非邦國的限制,參與的國際合作方案也非常多元,如人道關懷、公衛醫療、知能教育、婦女培力、環境保護、青年交流等,也不受限於邦交國,且以更具有彈性的方式推動國際合作計劃。此外,NGOs在推動國際合作計劃時,強調在地化需求、政府治理、環境永續、責信及透明的機制,對於合作經費運用力求效益,也在國內外培育了眾多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

    隨著國際各項公約與發展目標,(台灣簽署的六大公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國際趨勢一直在改變,支持政府擺脫過去以鞏固邦交為目的援助方式,跳脫「國與國」的思維,將台灣外交展延為更包容性與務實性的全球夥伴關係的國際合作,更可串聯全球公民社會,整合民間、企業、國際組織等力量,發展多邊、多元的合作策略。

    突破傳統邦交國的限制,建議政府應該擬定台灣與國際合作發展策略綱領,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基礎,確保合作國家、在地組織的永續發展。這是展現台灣軟實力最好機會,也是台灣成為世界公民好夥伴的最佳時機。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0826/1417987/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