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封建儒教與帝國儒教

誠然我常常痛幹儒教孔老二,但其實在周王朝滅亡之前的儒教並沒有那麼可惡的。儒教教義轉變也不是宋明理學、朱子學才開始的,我認為儒學的左傾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末年。

秦滅六國本身所代表的涵義其實是封建儒教的秩序摧毀,戰爭從傳統的封建貴族擴大至所有平民。平民取得了擔任軍職或文官的政治工作機會,但同時也被捲入了本來與平民無關的兵荒馬亂之中。

秦始皇帝並不是承襲道統而來的,他是個僭主。

這個字後成拉丁語是:tyrannus,意思是不合法的統治者。約翰·洛克在反對「神聖權力」的一本專著《政府論》中說明僭主統治是:

「僭主統治是基於『主權大於人權』的意識形態之上:當國家權力落入任何人手中時,統治者不會為了國家的人民利益服務,而是為了統治者自己的利益服務。」

古代東亞的每一次易姓革命(改朝換代)其實都是外來入侵的蠻夷(有著先進技術的原始豐饒)取代了遠東的前一個僭主。

孔老二恐怕是遠東歷史上最著名的游士了


就算儒教再怎麼幫僭主粉飾太平,依舊不能改變新來乍到的僭主與地方上的自發秩序團體之間的裂痕,為了執行官僚的統治,就必須一邊實行暴力一邊進行利益分贓。

這正是2000多年來東亞官僚體系的統治傳統,儒教徒們永遠不能搞清楚的是,問題不在於統治者的道德指數夠不夠高,而是這個外來的僭主與地方的自發秩序團體之間永遠是割裂的,是要怎麼以德服人?

周王朝以前歷代的體制,從來都不是由哪個天才的政治學專家一朝一夕之間頒布出來,就可以風調雨順、政治清明、安居樂業 。那些都是數百年以來累積的習慣法體系。

孔子及其後人到最後為什麼變成不切實際的幻想家?其實是因為他們遠離政治實務太遠,只能流浪講課收一些肉乾之類的填飽肚子。至此儒教教義開始眾說紛紜,但也因為其學說的理想性(幻想性)開始在民間廣布。

等到漢武帝的時候,這些儒生的幻想開始變成執政的力量之後,當然就開始窮兵黷武民不聊生了。

認真要說,孔子與其後人,就像是古代遠東的馬克思跟新左派一樣,同樣具備理想性,同樣在民間門徒廣眾,同樣派系很多眾說紛紜,同樣在某些偶然的機會裡面有了執政的機會,同樣讓世界變得窮兵黷武民不聊生。

事實上政府無論採行任何理論學說,統治集團的官僚體制本來就是秩序的消費者,頂多只能擔任秩序的維護者,而不能有任何的秩序產出。而危害甚鉅的遊士集團,說好聽一點是悲天憫人行俠仗義,說難聽一點就是一群靠嘴巴唬爛的乞丐,對於整體社會的好處,遠遠比不上壞處。

普通的乞丐要一點飯吃至少還不會用邪說誤國,但這些知識階層的乞丐不但四處要飯,不給還會生氣。動輒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砲轟你,真的讓他們執政了恐怕就來場大清洗,還覺得整個社會是由他們這些知識分子撐起來的...

1 則留言:

  1. 薛丁格的儒教
    當你看完了儒教的一本書,並對它做出評論的時候。

    儒教徒:「你不懂儒學。」「儒學不是那個樣子。」「你多讀書好嗎?」

    然後,你反駁,再用另一家的觀點來評論儒學。

    儒教徒:「你不懂儒學。」「儒學不是那個樣子。」「你多讀書好嗎?」

    到最後你會發現,儒的古文解法,光是一句話就有十多種。其中很多都互相衝突,邏輯不能自洽。

    所以我說:「儒教不成邏輯。」「前後衝突不成體系不能稱之為哲學。」

    但他們還是會說:「你不懂儒學。」「儒學不是那個樣子。」「你多讀書好嗎?」

    某些人甚至說:「東方的哲學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這讓我想到前一陣子,和太極大師比武的綜合格鬥家。

    論實力他們贏不了你,但是整個社會都是他們的人,你會被鬥爭手段做掉。

    65萬字的13經,有3億字的注疏,彼此互相衝突打臉都沒有關係。

    這也解釋了為何中國人可以同時接受「漢賊不兩立」又能提出「兩岸同屬一中」。
    他們不需要邏輯,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不可以,不能接受的。https://www-ss7bl.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13.html?showComment=1537390264506#c4642333429659955474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