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反清復明,歷朝歷代都有復國運動。就是清朝出了張勳復辟外,沒什麼人願意反,清朝也沒有搞到像明末那樣一堆人餓死,為什麼就比較少聽到反民復清的聲音?
鄭立答問:
不是不願意,而是沒實力。
雖然近代的教科書都很著力抹黑清末, 不過清末其實不如想像中那麼糟糕, 貿易不僅發達, 近代的工業基礎都是從清末開啟的‧ 社會也不如教科書形容印像中的那麼閉塞, 反而是很多新想法有待實驗的社會,舉一些例子吧:
比方說清末做的教育改革, 各地都修課本, 是根據當地民情而不是政治洗腦式課本‧ 以一本廣東所修的課本為例, 就有「廣東三大民族」之說, 而初期版本中, 廣府民族和潮汕民族都視之為「漢人」,至於客家民族則被視為獨立於外的一支‧ 因為這原因, 受到當時的客家人抗議,在報章上打嘴炮戰爭,最後新版本的教科書,把客家民族也列入漢人之內‧ 這種論及民族分野的事情, 今天反而會說成「族群衝突」而成為禁忌。
又舉一個例子, 例如在報章上, 也有談關於清代髮型存廢的問題,這些討論不再是禁忌反而很熱烈‧ 當然清末要跟現代的言論自由,有一段的距離, 但今天的自由也不見得比清末好上很多‧ 而且清末的言論自由大體上比起二十世紀中期兩岸都好‧
引一篇別人論文關於清末科幻小說的東西, 可以知道當時的人,對於政治態度的一角:
這裡說了大家對於共和或者立憲的看法,簡單來說,最好的政體是賢人專制‧ 但當沒有賢人的時候, 立憲可能是一堆二三流政客加起來時一個折衷的政體‧事實上革命黨主要源自留學生,沒有外出留學的,對於清朝是沒甚麼劇烈的反感的‧ 更不要說想要打倒它。
至於受傳統教育的仕人,他們就更覺得清朝才是正統,有情有義的政府,之後的民國甚麼則是受西方影響喪失道德,不能取信於民的政府,劉大鵬,從科舉時代走過來的鄉紳,他留下了日記「退想齋日記」, 裡面就有很多他從科舉時代走到民國的心路歷程。
其中他眼中,一開始最好的時代是清朝還有科舉的時代,後來新學入侵,人們西化,不讀書只顧從商‧科舉舊學凋零‧革命黨鬧事,清朝崩潰,民國建立,就被他指為叛離經道,民國之後就是帝國 (即袁世凱) ,他則視之為不忠的逆賊,軍閥時代則是不必要的生靈塗炭,去到最後則是「黨國」時代, 革命黨處處干涉別人的言論和想法。
其實比起清朝越走越回去,相較於日後,他認為清朝反是是較為開放寬和的時代。
所以張勳復辟在我們教科書上總是寫成對時代的反動,但卻忽視了其中他背後代表的是多少傳統思想下生活的一個巨大群體,他們民心的所向。
梁啟超等立憲派本身自然也是支持清朝的‧但立憲派或者革命黨, 其實在當時的普羅知識份子當中都是少數人,民國並不是在很深厚的民眾基礎或者對革命的渴望下建立的。
民國之後之所以不能「反民復清」,主要問題是袁世凱之後的民國基本就是多個政權,既然民國本身也不是單獨的個體,不是不想反而是沒有目標可反。
你要反孫中山?孫中山其實就只是南方廣東的一個地方力量‧甚至他自己手上沒幾個兵,能否稱之為「軍閥」都成疑問,袁世凱也倒了,剩下的北洋政府也統領不了全域,這樣到底要反誰才可以?
大清帝國的黃底藍龍戲紅珠圖、黃龍旗 |
所以想「復清」的人會不少,可是民國並不是NTR了清朝而代替了清朝的, 而是清朝崩潰成多個政權,民國只是個概念,是打不倒的空氣人‧所以復清與否也跟打倒民國無關‧ 但真正掌握實力的是各方擁有軍力的軍閥,所以想復清又怎樣? 這些人沒槍沒砲也沒受現代軍事訓練,受過軍事訓練有槍有砲的都是西化的新軍‧也就是軍閥‧
革命黨對他們來說並非建立了民國,而是一場武裝動亂闖了大禍,導致清朝瓦解, 進入軍人割據的時代‧
今天聽不到這些聲音是因為教科書不會寫, 不是不存在‧
至於前篇推文說只有滿人才會復興清朝,漢人不會,那是不對的,清朝的主要支持者就是漢人‧應該說, 對漢人重要的是一個可行的權力體制,到底那個體制的皇帝是甚麼血統不是那麼重要。
基本上軍事現代化就是清朝滅亡的主要條件。
回覆刪除哪一朝是漢人的朝代? (作者不詳)
https://www-ss7bl.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_42.html?showComment=1538859832785#c707140178653333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