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那又怎麼樣呢?(與談者:台灣自由主義社群,鯨尾等人)

那又怎樣主義(Whataboutism)是冷戰時期的一個政治術語,指蘇聯官方回擊批評者的一種話術。面對各種批評,蘇聯官方總會起手回答:

「那......又怎麼樣呢?」(What about......?)

例如,我們可以想像這樣的對話:

批評者:「計畫經濟導致集體饑荒,不該採用它了。」

蘇聯:「那資本主義又怎麼樣呢?你看美國是不是也有很多買不起麵包的人!」


而且,「那又怎樣」之後,蘇聯往往會接續反質問批評者是不是受人指使或別有居心,才會這樣來批評蘇聯,借以轉移本來的批評焦點,像是:

蘇聯:「那資本主義又怎麼樣呢?你看美國是不是也有很多買不起麵包的人......你是何居心?受美帝指使來破壞人民團結的嗎!?」(作家柏楊也有觀察到這個現象,他稱此為「二居心法寶」)

這樣的政治術語源頭為何?我個人以為,這正是左派缺乏契約法治精神的一種體現。

法治社會之下,一個行為一個判決,所以比較可以就事論事。而與之相反的政權,當然就容易「對人不對事」,甚至「對族不對事」:明顯例子當為今日的左傾學院當中,被歸類為「既得利益族群」的人,講話就預先扣好幾分的現象。

說到這裡,各位應該又可看出,本社團(編按:指台灣自由主義社群)長期宣揚的重要思維之一:國民黨不但不是右派,甚至還是一個大左翼。

長久以來,國民黨們不是最喜歡在受到各種批評時,反過來檢討說:二二八又怎樣日本帝國也殺過台灣人、不當黨產又怎樣民進黨也有貪污、我做錯事又怎樣你現在講話的態度很差、你批評我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吧云云?

這是很典型的那又怎樣主義、二居心法寶。聯俄容共後誕生的國民黨,把蘇聯這種毫無法治精神的話術,也全套學過來了。

這就好比柏楊在『醜陋的支那人』一書中提到的『醬缸』文化,簡單講就是『比爛』柏楊說這叫「二居心法寶」用比較近的說法,還有反向淘汰的「劣幣驅逐良幣」,簡單說中國就是文化低窪,跟共產主義一拍即合。

來看一下柏楊醜陋的支那人當中,關於『二居心』的原文:

【摘】種族歧視是一種頑癬性的觀念,我們不必大驚小怪。值得我們大驚小怪的是,美國處理這種頑癬的方法。他們的方法可跟中國不同,中國的方法是「諱疾忌醫」兼「家醜不可外揚」──事實上這是原理,不是方法,真正的方法是一面屙血,一面雙手摀住屁股號曰:「俺可沒害痔瘡呀。」誰要說俺害痔瘡,誰就是「別有居心」兼「是何居心」。「二居心」是傳統法寶,只要唸唸有詞,祭出這法寶,對手就在劫難逃,痔瘡就霍然而愈──哎呀,又說溜了嘴,不是痔瘡霍然而愈,而是自己就從有痔瘡忽然間變成沒有痔瘡。醬缸蛆、畸形人所努力的,只是猛摀屁股,不是治療痔瘡。

引自:醜陋的中國人


也來看一下反面例子:享受法治國度的西方白左如何把那又怎樣主義轉過來打川普 (嘆),從國共到白左,明顯都是已經捨棄就事論事的人,只是鬥爭用,跟探詢真相 or 追求改善,無關。

馬克思膠不是靠切割,就是靠比爛比下限,來掩蓋共產主義在實務上不只沒屁用還會害死人的事實,我覺得最好用的攻擊就是反問他們:那你們拿的出比資本主義更好更有用的東西嗎?到目前為止我還沒遇過拜馬克思教徒有辦法回答的,因為從來沒有什麼資本主義操控世界,而是世界選擇了資本主義。美國(資本主義)二戰戰勝納粹(國家社會主義)和日帝(軍國主義)、冷戰戰勝蘇聯(共產主義),並至今屹立不搖,說明了她走的路線(至少目前)是最符合人類世界的。

至少資本主義陣營(根據共產主義者的劃分,不然有幾個人會把資本主義當成宗教)是會隨著時代的演進修正經濟政策的方向,但共產主義者過了200年還是堅持費邊社那套玩法,還不肯承認客觀條件沒辦法達到他們的天堂,資本主義者有天堂嗎?如果完全競爭市場存在的話,有哪個國家會以完全競爭市場存在為前提放任資本家自由發展的

資本主義數百年來都在不斷的自我進化、自我調整,不斷的新陳代謝,資本主義的進化本身就和社會的進化息息相關,而共產主義那套在馬克思那年代可能還能說是進步思想,但現在他們從19世紀到現在講的都是同一套東西完全沒變過,看那些共產廚用的標語如果把時間地點遮掉我還以為現在是1917年咧。

更奇怪的是問他們為什麼委內瑞拉、北韓比他們的鄰居活得還悲慘,他們永遠只會把責任推給美國經濟封鎖,所以你是假裝沒看到冷戰時期兩大陣營互相封鎖的情況嗎?還是你直接承認了美國在資本主義的「信仰」底下就是發展的比蘇聯好朋友們還要遠遠超過才比蘇聯更有能力養活他們的小弟,好吧,那中國和台灣怎麼說?沒有左派掌權請問會有大躍進和以鬥爭為治國方向的低能政策嗎?

1 則留言:

  1. 習近平考察廣東後面臨抉擇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中國經濟低迷,民眾對中國未來走勢遊移不定,不少人期待中國最高領導人的一次南方之行能夠發出改革開放的強勁聲音,提振民眾信心。10月22日至25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完成了廣東考察之行。此次習近平南下之行與2012年12月南下視察廣東之行相比,給人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與9月25日至28日習近平北上考察東北重提「自力更生」的鏗鏘有力相比,卻給人一種言不由衷的感覺。

    2012年,習近平就任中共總書記之後首次離京外出考察極具象徵意義。他選擇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作為考察的一站,並向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作為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忠實繼承者的形像。

    習近平執政以來,政治上反腐集權,軍改固權,直至樹立「習核心」,「習思想」寫入黨章,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經濟上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新的「公私合營」,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參與決策,國進民退;外交上「一帶一路」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習近平作為生在紅旗下長在紅旗下、毛澤東思想哺育下成長起來的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環顧世界,「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傲視群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豪情萬丈,「厲害了,我的國」躍然而出。

    今年7月中美貿易衝突爆發以來,中美之間的衝突正在由貿易這一個「點」進到各個「面」進而到整「體」。美國政府對華政策正在由接觸(engagement)走向競爭(rival)進而對抗(antagonism),甚至有在今後15年內在西太平洋與中國爆發一場戰爭的可能。中國在貿易衝突中對美國也從「以牙還牙」轉變為「已不屑於實施『以牙還牙』的直接報復,而是著力通過釋放自身潛力渡過難關」。儘管中美之間進行了四輪貿易談判,保持著正常的溝通渠道,期待11月20日G20峰會中美領導人會面能有所突破,但是中美之間在原則立場上始終是「各自表達」,沒有退讓,預示著中美貿易衝突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美貿易衝突持續半年,500多萬家企業破產,453家上市公司董事長辭職或被炒,股市低迷,社會上彌漫著悲觀情緒,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信心消沉。

    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此次南下廣東考察一改往日的大張旗鼓,而是行程神秘,媒體報道簡單,顯得尤其「低調」。沒有向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雕像敬獻花籃;宣佈港珠澳大橋開通僅僅簡短的12個字,並沒有借此機會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決心和信心;考察各地所言所語聊無新意,雖然對推進改革開放說了許多,但盡是一些空話套話,沒有實際的政策出台。對於中共這樣一個擅長宣傳鼓動的政黨來說,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習近平南下宣佈港珠澳大橋開通之時,正是做一篇好文章宣示大陸進一步向世界開放的決心和信心的好時機,此次的「低調」似乎並不尋常。

    反觀9月25日至28日習近平北上考察東北之行,與此次南下考察廣東之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關注的問題集中在與政權安全息息相關的糧食、裝備製造業、軍隊備戰;習近平說了很多,強調「必須堅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自力更生」是毛澤東在1935年發表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中最早提出的;1959年,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再次強調「自力更生」。毛澤東兩次強調「自力更生」,第一次是在陝甘寧邊區被蔣介石國民政府封鎖的狀態下,再次是在中蘇論戰中蘇關係即將破裂,中國即將同時面對美蘇封鎖的條件下,在這之後中國走向了閉關鎖國的道路。作為被毛澤東思想浸潤骨髓的一代領導人,習近平重提「自力更生」,其寓意不言自明。

    「北上」和「南下」曾是中共歷史上紅軍會師後毛澤東與張國燾路線鬥爭不同的路徑選擇,決定了紅軍不同的命運。80多年前,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與張國燾領導的紅軍會師,由於爭奪黨內最高領導權的鬥爭,張國燾率軍「南下」兵敗失勢,毛澤東率軍「北上」走向勝利最終奪取全國政權。而今,習近平兩個月「北上」考察東北,「南下」考察廣東;「北上」鞏固政權,「南下」開放搞活。歷史的隱喻似乎在昭示,是閉關鎖國、自力更生和艱苦奮鬥,還是開放搞活、融入美國主導的世界規則體系?「北上」抑或「南下」,習近平面臨抉擇!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5990783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