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中國的大數據熱潮(作者:周布雅)

全球高科技圈跟廣告圈對於中國市場一直看好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大數據』,這也是為什麼臉書跟咕狗明明沒有在中國賺到錢卻不惜激怒使用者也私下一直跟中國暗通款曲,就算不能直接進入換一個招牌用子公司進入也沒關係。

現在人工智能跟數據分析的技術面早就已經遠遠超越法規,有點二戰時期以後外科技術爆發的味道,就是技術還有很高成長性,可是研究範本不足阻礙了很多技術發想很難實現,比如我認為這種手術是可行的,可是沒有活人讓我檢驗我的猜想是否正確啊!

可是如果我拿活人來作實驗那麼法規又不允許,對一些研究者來說法規阻礙了技術進步外科手術後來從動物實驗跟替代材質、大體捐贈制度等等取得突破,可是數據領域目前並沒有達成這種技術需求與個人權益保護之間的平衡。

問題是技術領域慢人一步就可能永遠失去先機,尤其像臉書跟咕狗這種依靠數據分析來做廣告投放作為獲利來源的公司,數據分析準確性跟樣本數就是他們生存命脈。

他們可以為了聲譽跟用戶隱私放棄中國廣告市場利益,可是不可能不垂涎中國十六億人口規模、缺乏任何個人隱私法規、甚至國家就主動竊取登錄國民資料這樣的用戶數據,誰搶先取得這些大數據誰在用戶行為分析上面就能領先市場。

關鍵是『在美國犯法的收集、分析、使用用戶數據方式,在中國全部合法。』

器官移植領域也好、低價加工犧牲環保領域也好、大數據圈也好,你會發現中國說得出口的『競爭力』,幾乎全是來自於『同樣的事情在民主國家作是犯法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只要牽涉大數據分析的領域永遠不乏熱錢絡繹不絕,因為那是在中國這種犧牲用戶權益的國家才能提供的獨有市場,同樣事情在美國做是犯法的。

然而,在中國的一個風險就是什麼都可能是假的,連偽娘都能是假的,假如連大數據的數據都是假的呢?

大數據很容易牴觸個人隱私

老實說我認為個資保護未來的趨勢是放寬,現在網路廣告行銷的技術應用日新月異,可是投放觸及率跟準確率低到令人髮指,想要稍作提高動不動就會觸法。

這對廣告行銷領域來說這種法規造成的無效宣傳是巨大的無意義損失,而且虛耗社會資源,整個資本體系一定會一直釋放壓力要求放寬限制,不管是區分有無損害用戶利益還是附加管理義務但書,等等放寬是趨勢。

可是等到開始放寬了,怎麼放、放多少?那可是官員說了算,到時候大家才知道民主法治的可貴。

1 則留言:

  1. MIT計算學院之設立 值得台灣借鏡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81030/1456455/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