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羅賓漢是在「搶劫稅吏,把稅金還給被課重稅的人們」。
羅賓漢的記載起源自13世紀前期的英格蘭,這個時空通常不會有為了貧富差距而起的革命:中世紀西歐的人們認為生在什麼階級都是上帝的安排,順應天命過活即是。
友善提醒 羅賓漢並不是在劫富濟貧 他是從政府搶錢 還給那些苛捐雜稅的受害者 |
並且羅賓漢也應該不是一個特定的人,而是一個概念:「指伏擊收稅官吏的盜賊們。」類似於我們今天說的宅男是一種概念,而不是一個人。而這種概念呢...別想了,指的就是在座的你我各位XD。
這背後的大歷史脈絡是:
13世紀初,英格蘭國王是「惡王」約翰(John the Bad King),他就是因為橫徵暴斂而臭名昭彰為惡王,所以這時代想當然爾會出現對抗稅吏的民間傳奇。而最後打倒約翰國王暴政的,也是封建諸侯的聯軍(The Baron Wars):
因此這裡再闢一個謠言,封建諸侯其實並不是壞的,封建諸侯才能對抗專制國王。
總之,羅賓漢並不是劫富濟貧、封建也不等於迂腐保守落後,這些故事背後,都隱含著左派合理政府劫富濟貧的誤導話術。
Mr. Hood 以「慈善家」的形象廣為流傳,來自 1883 年美國兒文作家的作品,而後在 20 世紀暴紅。剛好也是美國戰後急速工業化,階級分化浮出檯面的時代。這麼兜起來,羅賓漢在19世紀,搖身一變,變成當代劫富濟貧的象徵。
我還是覺得有義務寫清楚,上述文章資料來自於經濟學科普書籍,而書中引用文章,刊處為2014年6月的《自由人雜誌》。文中觀點認為,羅賓漢早在1100年就已經出現,但是文字紀錄卻還要再晚上200年以上。
當時正逢黑死病流行,人口銳減,也因此農奴(編按:農奴並不是沒有自由的奴隸,而是封建社會下與領主有特定契約的農民,但他們是可以存錢,也可以繼承財產的。)大量減少,產量減少導致通貨膨脹,再加上當時1351年《勞動法》,限制剩下的農民可以跟領主談判更好的薪資,種下其不滿,而壓垮最後的稻草就是1381年「人頭稅」。
作者認為這場起義並非是農民而是資產階級(商人、律師),作者引用Simon schama《英國史》觀點:
「其實是那種......有點錢,甚至有點書卷氣的人......因職業關係可以接觸到教區以外的世界,
知道如何將社會階層較低的人集結成軍隊......」
而他們的敵人主要就是稅吏、立法者、政治階級,作者認為這就是羅賓漢及其組織的真面目
他們不是主張大政府苛徵雜稅以濟貧的左派,而是一群屬於右派生產階級的英雄。
台灣的廖添丁,結果也被神化了,但他不是反政府,而是一個單純的搶匪。廖添丁都打劫日本官員或是親日派的仕紳(當然,錢都在這些人手上XD),當時他打劫後,似乎沒有喊出什麼政治訴求。
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後,為強化反日教育,就把廖添丁升格為抗日英雄了,被國民黨政府拿來當行銷工具了。
很慶幸目前台獨左派份子中沒有人因為討厭侯友宜所以英雄化陳進興,但在左派陣營裡,確實有一些人認為「陳進興的不幸是由這個社會集體共同造成的」聲音...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97%E5%AE%BE%E6%B1%89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