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為什麼美國人數學很爛但是研究卻很強?(答問者:鄭立)

※ 引述《narukamis (創設金城5)》之銘言:

剛剛看有人說臺灣學生都只會考試,不像美國學生能做各種研究。然後就有人說美國人數學很爛阿,這是為什麼呢?

鄭立答問:

前面的人應該都講到數學不是算術,美國的數學不弱,所以也不再提。另一方面也很重要的是,就是科技發展並不是單憑一兩個能力特別強的人,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需要一個完整的環境。


其實亞洲文明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東方是否沒有厲害的科學家還是工程師?絕對是有的。例如課本上幾乎都有的張衡,明朝寫出「天工開物」的宋應星。這些人都是很有天賦的科學與技術人才。

但是這些人有沒有改變社會?沒有,他們在科學與科技上的成就,並不是他們在生時主要的事業,而只是一個輔助。張衡並不是因為他懂科學,所以才會當官,而是當官了,他的科學才能有機會發揮並流傳下去。

如果不是近代開始提倡科學,宋應星就只是歷史上名不經傳的一個小人物,他寫天工開物的時候,在朝廷也沒甚麼重要性,只是一個在地方的老師。

在中原王朝之下,他們就算有科學才能與興趣,但他們的事業是無法在這裡建立,張衡要入朝廷當官,宋應星要考科舉,他們的才能都要分散在官場,政治,五經這些地方,窮其一生,也難以專心的從事發明研究的事情。

更不要說,這幾千年來,可能還有更多有這樣天賦的人,就這樣直接埋沒在歷史裡消失,他們可能改善了農作物,改善了耕作工具,發現了一些東西,但卻沒有名留青史。

因為社會從沒有適合的環境,給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成就也沒有被重視,唯一的朝廷政府也只會視為個人的興趣,或者是很有趣的玩意,壓根兒沒想過推廣。

甚至在大統一王朝之下,為了維持統治天下的方便與穩定,科技與制度,是有意識地倒退的。東方的統治者,他們都意識到新思想和技術,會帶來社會不穩。康熙自己喜愛西學,卻不讓西學傳播出自己的皇宮外。

德川幕府謹慎的把蘭學和西方人困在出島,不讓他們影響江戶社會。這樣的話,你數學再好,科技才能再怎樣,那也只會淪為屠龍之技,不會為你帶來甚麼,也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同。

美國的社會環境 本身就鼓勵創新 對於科技發展有著比較健康的態度


技術進步,本身就影響社會穩定,去到今天也一樣,AI取代勞工使人失業,Uber影響計程車的生計,Airbrb影響旅館業,工廠會破壞農村紡織作坊產業,網絡使傳統紙上媒體開始沒落,這些都會全部變成政治問題。

當年伽利略提出「地球環繞太陽」的地動說,因為挑戰了教會對於世界解釋,導致的政治權威,就被判刑了。教會想殺他,並不一定是因為愚昧,更可能是因為維持權威的政治需要。科技發展,從來都有很重的政治經濟因素。

除此之外,發展科技,需要實驗,製作,發明,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

做實驗成本高昂甚至十分危險,不知多少實驗室爆炸,如果沒有錢,你怎樣去承擔這些成本?所以同樣才能的人,得不到資本也做不了多少事,這往往需要資助或投資的風氣,就像今天的眾籌一樣。

而且資助與投資者,必須接受這風險非常高,一去無歸,如果追求要穩穩有回報,那科技甚麼就不想了。

美國有的是一個適合科技發展的環境,發展科技的人,不僅得到社會廣泛的認同,有充足的機會,社會比起其他國家更有實驗的勇氣,更願意投資一些其實很容易血本無歸的計劃。資本與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富裕,使他們能夠得到

非常充足的研究經費,可以專心做研究,而且更可能從研究成功中名成利就,而且社會也比較能接受科技變化的震盪。


這些,比起數學能不能高別人一兩分,要重要太多了。形成一個科技友善環境的,並不單靠科學家,而是社會每一個崗位導致的。不論是政治家,立法者,商人,投資者,去到販夫走卒,都有影響。

就算愛因斯坦生在你的國家,他在家搞個實驗,第一天就被父母罵不務正業,然後就是老師拿弟子規出來勸,跟著就是傳媒來把事情弄成小丑戲,網民群起嘲笑,最後政府說他構成公共危險,抓他去法庭;就算你有一千個愛因斯坦,他們要在這樣的社會生存下去,也只能乖乖的順應社會然後丟棄才能。


美國當然不是完美的,妨礙進步的力量與法律皆是有的,但是進步的力量也不時有進展,而且足以抗衡,至少比我們好得多了。

撫心自問,看這篇文章的人,應該也多少有這樣的人,也許這裡有個人能開發核融合,但為了養自己家人,正在賣雞排,做傳銷?又或者誰開發了甚麼好的東西,但沒有後續投資,被拖了一會兒就不了了之。

我們的社會花心力去追求怎樣不用計算機可以心算,把字寫得很漂亮,或者數學怎樣多拿人家幾分,成為地球第一,怎樣快點結婚生子。我們很常追求一些能人所不能的東西,作為我們自己的成就,好像雜耍一樣,賣弄難度,全民驚嘆,登峰造極。


之後求仁得仁,我們得到了地球上最高的分數,也僅此而已。你追求甚麼,就得回甚麼,我們追求的是更多的真理與卓越嗎?不,我們追求的是怎樣競爭贏了別人,真理與成就並不那麼重要,而別人就只是沒我們那麼在意最頂那幾分。

但為了那一丁點的完美,我們犧牲了所有的平衡,甚至是那件事本身的意義。

所以要扯成是「文組」把科技弄出來,也不能說是錯,雖然我認為人類要發展,根本無分文理,讀科學的人一樣要讀歷史,讀歷史的人一樣要通數學,只是把科技看成只靠工程師與科學家的事情,那是不對的,科技是全民形成的成果,工程師和科學家,只是這件事的前線代表而已。

會有「我是文組,所以這件事跟我無關」「我是商人我不管這種事」或者「我是醫生我不懂政治」的想法,就已經是敗因了吧?

2 則留言:

  1. 還是優先廢除義和團式的殖民教材吧!https://www.storm.mg/article/919400

    回覆刪除
  2. 封建士農工商舊價值觀
    在民進黨的大老家族最明顯
    階級貴賤在他們眼裡就是天條
    不可跨越
    如果沒有受外來族群衝擊
    台灣應該還在咬甘蔗賣寒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