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5日 星期二

勞工運動的詭異生態

勞動法規的重點從來都不是法條怎麼寫,而是執行面,雙方的權力是否對等?

中華民國的人民團體裡面,真正的「工會」是不存在的,有在產業界打滾過的就知道,各種「工會」其實是資方找人去成立的,這些人在社會主義者的說法裡面叫做「工賊」也就是從資方那邊拿了好處背叛勞工權益的人。
 
中國國民黨其實早就知道成立工會對於顛覆政權有多麼大的威力,因此在各縣市的各項產業總工會都可以見到國民黨人士的身影。

而真正純粹由勞方成立的工會,幾乎沒有看過。

工會法 第 14 條

代表雇主行使管理權之主管人員,不得加入該企業之工會。但工會章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這條大家難道都不覺得很奇怪嗎?開個漏洞用工會章程就可以把代表雇主的人納入。那真正權益受損的時候,工會會幫勞工作事嗎?

往往出來抗爭的,對政府謾罵的是那些人?職業社運人士、社運圈的左膠、中國國民黨人

這真是荒謬,勞工自己的聲音出不來,因為他們根本不想理解也不想講話只想維持本來的生活狀態而已。

結果就變成了,最沒有資格為勞工議題發聲的那一群人成了基層勞工的代言人。
 
職業社運人士是以聲量做為業績的,他們必須聲嘶力竭,悲情演出,因為他們的收入來源是稿費與捐款,必須拿到最多的媒體話語權力他們才能夠生存。

而中國國民黨先佔好位置的工會,本來就是為了防止被顛覆與顛覆別人的工具,左膠學生們一天到幻想健全的社會福利天堂,有很多甚至沒有進入過職場工作。

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理事長陳杰29日在日內瓦參與國際勞工組織(ILO)年會,
並邀請ILO理事會主席Luc Cortebeeck來台參訪。


勞方與資方的關係除了對立的勞資問題,另外一方面也是同舟共濟的產業共同體。中華民國政府一方面利用保護那些有特殊關係的群帶企業,像是HTC、裕隆、遠通、統一;一方面又對民眾說,你們沒有競爭力。

一個良好企業的競爭力並不是來自於刻扣勞工的工時或是薪資,而是自由市場裡面經過千錘百鍊的商業手段。
 
用政策保護沒用的企業,賺不到錢之後再來苛扣勞工的薪資,增加工時。

這是最惡劣的循環,而唯一的解法就是取消政策保護,讓他們去自由市場競爭,如果競爭不過倒了,留下來的生態區位會有新公司,取而代之,員工也可以跳槽到更賺錢的公司。

如果競爭之後公司變強了,不但讓消費者可以買到更好的產品,賺了錢也可以改變員工們的薪資結構,一舉數得。但是今天整體的社會氛圍是:

資方:我好怕競爭我好怕倒閉我好怕賺不到錢==>扣勞工薪水我就有錢了。

勞方:政府應該照顧我我有生計一家老小政府要負責==>政府不養我可惡政府去死。

誰在想著新的商業策略、創造需求、到這個世界上廣大的市場把錢賺進台灣?

台灣的社會整體缺乏冒險的勇氣與精準的眼光,怎麼可能會變成一個繁榮的社會呢?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政府盡量管得少,勞工自己要站起來爭取權益,慣老闆們要有智慧跟勇氣到廣大的自由市場跟世界競爭,這樣才能把錢賺進台灣。

只享受不肯負擔風險只想要別人幫你想辦法的,無論勞方或資方都會被市場淘汰的。

1 則留言:

  1. 最後一天上班日,你的年終獎金入袋了嗎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201/1511860/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