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崑的七俠五義為什麼會寫成那樣?因為沒「活在當下」,拿十六七世紀的社會、科技環境去理解十世紀左右甚至西元前千年的事情,當然是很難切中當時的狀況。
然後我講的東西會盡量符合目前考古挖掘出來的證據,不會引用太多司馬遷在史記裡的撰述(因為太史公大人沒「活在當下」,相信我,這是非常難的,其實司馬遷可以一個人為漢民族理出一本類似希伯來人舊約的史記,紀載了千年的傳說和歷史,已經是太了不起的事情),但其中一些推論你也不用找其他的史料啦,就是我自己想的,我不是專業出身的,所以看看就好,別當這就是事實。最好就是假裝你在看一部推理小說,作者寫出爛哽,罵兩句就算了。
好,我們現在就要來談對整個東亞大陸各國影響甚遠,甚至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很多東亞人都還在用其中思維思考事情、甚至本身都沒意識到的「儒家」。
儒的原意,是在周朝負責主持祭祀儀式的人,這些繁複的儀式規矩稱為禮,是一門專門的學問,後來周的都城被異族攻入,遷都後的周王朝無力再維護這些繁複的儀式,被儒家的開創者孔丘稱為「禮樂崩壞」,孔丘認為恢復鎬京時期的禮樂是阻止周王朝東遷洛邑後,王權墮落,諸侯強欺弱、下克上,倫常淪喪的唯一手段,這也可以說是重新建立起「儒」的地位,所以才被稱為儒家。
鼎經常受到統治者的青睞,而被賦予強烈的政治意涵 |
目前黃河中下游流域,挖掘到最早的古文明,只能證明司馬遷史記紀載的商朝曾經存在,不過這些古物還不足以讓我們完全了解當時這個朝代到底是以怎麼樣的樣貌存在。
從古書上的記載,這個國家(其實他到底是個城邦、國家、還是部落,都很難證明,我們這邊是姑且稱之,讓大家容易溝通,請千萬別用現代國家的樣貌去理解)一天到晚在遷都,有紀載的就有14次(大抵的位置都在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和河北省一帶,當時的黃河流域文明還不是很善用馬,別以為他們可以真的跑多遠),因此我們可以推論,商應該是一支不斷到處流動、以遊牧和遊耕為生的民族。
另外從挖掘出來的文物,目前已知這支民族已經有文字(甲骨文),有鑄造銅器的科技(所以已經進入銅器時代),有政府組織的架構,有嚴格的法律,還有徵兵制的軍事組織。而從挖掘出來的甲骨文判斷,這個民族有農業活動,同時也有鬼神崇拜的宗教信仰。
從挖掘出來的商代銅器多為武器和祭祀用具、而較少農業用的鋤、耙來看,以及社會階級扁平(商的主要階級只有帝,也就是統治者,平民和戰俘,像周民族那些階級複雜的貴族封侯制度,在商民族是看不到的。
其實商業交易如果沒有外力扭曲,本來就是人類社會最平等的行為,沒有階級化分去決定參予交易雙方地位的必要性)、女子地位和男人平等來看,農業應該不是商民族最重要的產業活動。
至於武器的數量和多樣化,則證明這個民族武力應該很強盛。而從挖掘出來的甲骨文卜辭多為問戰事來看,商民族不但武力強、也好戰,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缺乏周民族用分封和階級化分來穩定社會的能力,所以常常要比拳頭大小,甚至根據考古研究,商民族可能擁有戰象。
以當時的交通技術、農耕技術,以及他們還不發達的封建制度來看,所謂的商朝應該是黃河中下游區域的一個部落聯盟(不包括下游,直到商朝共主地位被周朝取代前,根據古書記載,封神榜裡著名的暴君商紂帝還在對「東夷」,也就是東部的野蠻民族用兵,可見當時的勢力範圍還不及東方,也就是黃河出海口還有山東半島這邊)。
而後來做生意的人被稱為「商人」來看,商民族是非常擅長交易的,甚至我們可以推論,因為有維護周圍各部落民族交易秩序的能力(像是制定公平的交易機制的能力、以及擁有強迫兩造履約的武力),才讓商民族變成這個區域政權聯盟的霸主。
而事實上,從現在挖掘到的商代文物來看,商民族建立的政權,確實非常注重契約、刑法的制定。人和人的交流愈頻繁,愈需要明確的法律去訂定個人和個人的關係。(相對的如果接觸的都是血族血親,人倫就會比法律重要,這後面我們會提到)
周民族則是商王朝西部(大約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一帶)的重要聯盟成員,史書上紀載周民族的姬姓貴族被商王朝封為「西伯」,應該是西方部族中最強盛的一支。和商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周民族是非常精於農耕的民族,後來周民族取代商民族變成天下共主之後,他們的每一個政制推行,都影響整個東亞的各國文明甚遠,值得我們好好的認識。
和商民族相比,周民族的農業技術比較進步,也因此影響到了他們的社會構成。商民族可能仍處於遊耕、遊牧的產業型態,所以都城整天移來移去,這塊地種不出東西就換塊地再種,甚至因為商民族有很進步的養殖技術(還會養魚哦),農業並非生存命脈,土地相對不是太重要。
周民族則已經擁有定耕的技術,土地就成為這支民族最重要的命脈(這種重視土地和不動產的傳統,一直到今天,都還影響著台灣人,讓台灣人對於房地產有著異常的執著),土地如果因為繼承關係太過破碎,生產力將大為降低,所以能繼承土地的繼承人必然不能太多,甚至只有一人。而從事農業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美國南北戰爭的主因,就是南方的農業州需要大量勞動力,所以需要蓄奴),讓人不得不多生,這時候「排長幼」的排班論次、確定繼承者的順位就變得非常重要。
這種訂定「人倫(人的順序)」的嚴密宗法制度,可以說是周民族影響後世天朝文化區域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創造(要說演進也可以)。
另外農業是相當勞力密集的產業,體力較弱的女子因為產能小,甚至無力耕種,地位自然不如男人。但也因為這種「嫡長子獨拿」的繼承制度,若要實際運行,必須要考慮到其他沒有繼承權的兄弟生計問題(不然必定有人會造反,那制度怎麼能長久地實行),照顧血親就變成繼承者的義務,這又鞏固了血族的關係。
相對於遊耕、遊牧,領導者需要的是隨機應變的能力(因為常常會有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求生的需要,經驗的重要性非常低,創造力相對更加重要),定耕的周民族,面對的是年復一年類似的耕種模式,經驗就變得非常重要。
因為需要大量勞動力必須多生而形成的龐大血族,因為必須釐清土地繼承權而形成的嚴密宗法制度,因為經驗累積成為家族智慧泉源甚至因此獨裁化的老人家族長,這讓周民族形成了一個和商民族完全不同的樣貌。
為了怕文章寫太長又被念,就先到這裡,接下來我們再來談為什麼商民族的頭目叫做帝湯、帝太甲、帝太庚,而周民族的頭目卻叫武王、成王、康王,這其中的差別,將讓我們的主角「儒」正式出現。
(話說許多台灣民族主義者對於土地和血緣異常的執著,前者常顯現出一種重農反商的思維,後者則千方百計要找出「我和華夏族血緣無關」的證據,其實這反而是受到周文化影響的一種證明。有時候很多事情又是這樣,你愈想逃、就陷愈深。其實一群人想要自立根本不需要任何原因,「我想獨立」就是最好的理由了)
商的移來移去有沒有可能也和黃河泛濫或是瘟疫有關?
回覆刪除我一直以為靠近東方才是以農為主,結果居然是陝西一代的周,真是誤解大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