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 星期六

道德光譜與政治正確

目前社會上不斷以進步價值撕裂社會的政治正確,本質上究竟是什麼,很少人說得清楚。在台灣可以很明確的發現有一大批人,支持著類似的東西,聚集在網路上。

它們所支持的是:台獨、廢死、女權、同婚、毒品除罪、通姦合法…這些「理念」,他們主要聚集在台北市,甚至已經成功的進入了政府核心。

我很清楚他們的真面目。

他們把某些價值判斷的「應然問題」化做為不可動搖的「真理」「人權」「進步」雖然才剛在選舉遭到反撲,但他們的決心似乎是不可動搖的。

但很遺憾的是,「實然」的自然定律才是真理,比如說運動定律、化學反應、演化賽局、供需法則…

他們在爭論的始終是「應然」問題,也就是人應該怎麼選擇的道德問題。他們的道德和傳統的道德誰對呢?這真的是見人見智的問題,而我討厭政治正確。

人類的道德基本原則中,有以下這些:

1.關懷:免於傷害的原則

2.自由:免於強制權力約束的原則

3.公平:按付出程度分配資源的原則

4.忠誠:忠於自己親近群體的原則

5.服從:遵守權威與傳統秩序的原則

6.聖潔:避免接觸腐敗與病源的原則

這6大原則,是人類演化至今,由生物學特性與社會文化特性所結合而來的,它們協助人類社會適應環境,維持秩序以求生存。

而何謂左派?其實他們是一群道德發展上,只把「關懷與免於傷害原則」放到最大,但其他5項卻沒有齊頭並進納入考量的人。


所以左派常常掛在嘴上的是「關懷弱勢」希望政府可以讓社會「更加平等」但是他們只重視「關懷-傷害原則」的同時,卻把其他五項原則嚴重削弱了。

所以他們不在乎給了政府過多的權力來追求照顧弱勢的結果是極權政府,也不重視明明有人付出的努力更多而沒有更多報酬。他們對於自己出身的家族與鄉里,常常懷抱著反感而痛罵地方人士反智。他們不尊重長輩也不想遵守傳統,一心只想顛覆。倡議性解放或通姦除罪,甚至把性濫交當做是一種樂趣。

所謂的左派的真面目就是關懷-傷害原則發展至極大化,壓倒其他道德原則的人。

其他普通人則是六項道德原則差不多互相制衡的人,當發生道德衝突的時候,會歷經過一些思考與掙扎才得到兩難或多難的道德判斷。

例如說,遇到一個餓了多天的乞丐,路過滿車食物而不理不睬的有錢富人是否不義?

左派不需太多思考就會說富人不義,而普通人則會陷入道德難題。

當然近幾年關懷弱勢的聲音透過網路,喊得喧囂震天,但其實台灣的傳統社會-也就是儒教社會天生體質就是如此。很多人甚至是以關懷弱勢的聲音在經營他們的產業,例如宮廟系統、教會系統…

但左派,或者是說以蔡英文為首的白左學徒,他們已經累積了足夠的力量來影響政局,甚至是改變道德傳統。我重視自由和公平,我是古典自由主義者,但漸漸地,我明白老一輩的人他們為何痛恨左派。

並不是因為國民黨多年的反共教育,而是因為他們從道德直覺上發現左派是有問題的。

不能因為同情弱勢,就加大政府權力控制社會。

不能因為同情弱勢,就剝奪努力者所獲得的財富。

不能因為關懷弱勢,就背叛自己所屬的群體。

不能因為關懷弱勢,就顛覆傳統與倫理。

不能因為關懷弱勢,就支持糜爛與解放。

這就是保守派的真面目,他們是有六項道德原則互相制衡的人。而左派通過教科書、媒體對於弱勢的放大,這類的人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多的時刻。

以同婚為例,很多非同性戀的左左,甚至會為了同婚和家人吵架,痛罵老一輩的保守愚鈍。

因為他們在傳媒上所看見的是,同志族群在社會上做為少數弱勢,所引發的一些悲劇,進而凝聚巨大的同情力量,讓他們的關懷-傷害原則發揮到最大。

這可以引發他們腦核深處的反應,讓他們覺得舒服,再加上群體政治正確的發酵,就讓其他意見者在網路上噤聲。

為了關懷弱勢,而破壞其他道德原則,這之間產生的反彈,則是在社會上的其他地方聚集力量,等著反撲。

這也同樣是台獨運動為何總是充滿受害者思維?總是向選民道德勒索的原因。

因為把「台灣人」視為「中國外來威權統治者」的受害者,不但能驅動「關懷-傷害」還能一併驅動「忠於所屬群體」這兩個道德原則。

這種看法,若把女人視為「受害者」那麼就能發展成「第三波女權理論」,把犯罪者視為「受社會壓迫者」那麼就會展成廢死學說…這些同樣都是原理的東西。

當然各位可以對我不高興,也可以批評,反正我就是以政治不正確當做號召的人。人最終還是要為自己負責,而不是把自己掛上「受害者」就等於有了免死金牌。

自然律始終還是不可違抗的,就算有再多的同情,物資還是受到供需法則所支配。保守的六項均衡道德律,最終還是比較能在真實世界留存,因為他們是長期演化的結果。

只重視「關懷-傷害」原則,而自以為政確,或是要所有人都聽你們的,甚至想要改造社會,改造環境,最終都還是會被現實給擊敗的。

補充:

看到一大堆人來怒罵,那麼就表示無論各位喜不喜歡,這篇釣魚都是大成功了。

以下幾點說明。

道德6大原則是Jonathan Haidt 所提出的道德心理學模型,是2010年後的新研究成果,不是由我個人創見。

想反駁甲甲會開性愛娛樂性用藥趴的辯駁方法,並不是說「你們異性戀也怎樣怎樣」,因為異性戀如何,和甲甲開性愛毒趴常上新聞,是獨立事件。

看到這麼多人腦衝謾罵,更顯得道德心理學的研究非常成功。因為它早已預示了你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盲點在哪裡。

服從權威與傳統為何是道德?因為權威與傳統常常在某個區域是維持秩序的重要自發秩序。當然你可以反權威反傳統,認為自己才是道德。

例如說,去大甲鎮瀾宮的媽祖頭上尿尿。可以說是一項打破權威與傳統的行為了。各位左左不妨為了實踐自己的打破權威去鎮瀾宮試試看,我想會很精采的(笑。



2 則留言:

  1. 左派好?右派好?




    歐美憲政穩固的國家,大多左派、右派輪流執政。右派主張小政府,對經濟民生介入越少越好,政府功能只在公共衛生、維持社會秩序及公平交易。當然福利措施能少就少,隨人顧性命。但每易造成貧富差距擴大,有錢就容易有權,有權就可改變公平正義的規則。如最近美國有錢人就可買「名校」入學許可,教育及財富世襲,有才能者再努力也不得翻身,即所謂市場失能。

    若干時日,左派就來個大翻身,要求政府介入更多的人民生計,擴大社會福利,投入更多且普及的教育。如此必然造就更多的公營事業,更多的政府部門,形成大政府。

    為因應這些需求,稅賦必然提高。然而大政府常陷入官僚及無效率,民眾習於吃大鍋飯,經濟成長遲緩,政府稅收萎縮,福利反而減少,是謂政府失能。只好再由右派政府執政,將公營事業民營化,甚至連監獄都外包民營(如美國若干州),左右再度循環。

    最典型的例子是英國。二戰前是高度階級化的國家,二戰期間,英國倫敦等地區受納粹重創,醫療體系打破一切階級,全面動員,即使女皇也得真情或假意,參與救死扶傷。

    戰後民眾認為皇室及英國得以「存活」,是全民的功勞,即使二戰大英雄邱吉爾也得下台,1945年工黨全面執政,1948年通過NHS(台灣稱「公醫制度」),全民享有相同免費的醫療。

    此左派政府多次擴大公營事業及福利措施,官僚及無效率導致經濟遲緩,低於美國及鄰近國家。1979年柴契爾夫人的保守黨執政,與雷根隔海對唱,實施新自由主義,將大量公營事業民營化,減少社會福利及減緩介入各項經濟活動。結果活化了經濟,唯一不敢動的是NHS,但也創造醫療體系內部市場,增加醫療內部的競爭。

    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亦是如此,民主黨強調公平與福利,共和黨強調競爭與效率。民主黨嘗試辦全民健保,共和黨則一向反對,二黨也是輪流執政。歐、美、紐、澳等先進憲政國家,也大多是如此。

    上述這些國家,民主根基深厚,所謂左派右派,其實只是中間偏左或中間偏右之分,國家仍不斷往前發展。

    泰國則十分有趣,紅衫軍是以農村及基層民衆為主,人數多,黃衫軍是中產階級工商界為主。在比人頭的選舉,常常是紅衫得勝,然而治國無方,貪污盛行,讓黃衫有機會用軍事政變奪得政權。所幸因雙方都尊崇老皇,因此常常是亮槍而不開槍,皇帝說了就算。因此雖然一再民選又政變交替,倒也能夠在動亂中往前進展。

    最慘的是中南美國家,在美國主導反極左的共產之下,極右的軍事獨裁者,殘酷殺害異議人士,罄竹難書。人民不堪壓迫,只好革命推翻獨裁政權,然而民主政府施政無方,變調為民粹治國,反而民不聊生。

    例如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古巴等等國家,皆是如此。茉莉花革命推翻右派獨裁軍事政府,但左派民選政府無能,導致再度軍事政變,一切回到原點。今日如果詢問利比亞跟伊拉克的人民,恐怕多數寧可要海珊及格達費的獨裁統治,也不要今日的流離失所,不斷的命喪地中海上或岸邊。

    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只有斯堪地納維亞半島數個小國,社會民主主義依循維京海盜的傳統,不放棄任何一個夥伴,也照顧死去夥伴的家人。高福利、高稅賦、政府廉潔有能,宛如人間天堂。

    在中國,民末清初,西方列國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興起,孫中山先生一方面鑒於列強對中國的壓迫,且觀察西方資本主義下,各國勞工,包括女工、童工的悲慘命運,及國內地主對農民的剝削,因此主張節制私人資本,發達國家資本,土地漲價歸公等等,是標準的左派、社會主義者。

    其追隨者甚至主張聯俄容共,但不容於實際掌握黨政軍權的蔣介石等,造成寧漢分裂。抗戰前由於貧富差距,而有1925年上海勞工暴動,1927年農民秋收暴亂,雖是共產黨人點的火,社會背景仍是主因。

    對日抗戰則是以民族主義戰勝侵入者,然戰後蔣、孔、宋、陳則是右派政府,與工、農、兵脫節。共產黨因為接地氣,短期席捲大陸,然而之後的極左、三反、五反、大躍進、人民公社,反倒傷亡無數。極右、極左相互激盪,造成了歷史悲劇反覆發生。

    1949年蔣氏來台後,深切反省,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發達國家資本,發展公營事業,如台糖、公賣局(台灣菸酒公司)、公路局、鐵路局等。十大建設亦是如此,如中船、中鋼,由一批傑出的技術官僚主導建設,經濟突飛猛進。

    台灣在快速工業化階段,其實是以農養工,資本家興起,勞工、農民成為被犧牲的一群。然而因為九年國教、大專聯考,促進階級流動,生活大有改善,因此大多數農民、勞工仍支持國民黨。反對政府者多為都市白領階級及中小企業主,因為言論自由及社會參與受到黨國體制壓制。

    國民黨的黨國體制,雖因政黨輪替而被推翻,但繼任的民進黨,其「黨國體制,以鬥爭為綱,贏者通吃」,綠出於藍。原本「勞工是心中最軟的一塊」,但上台之後高度偏向資方,使得台灣經濟一直有成長,但錢都進了資方口袋,勞工薪資十數年凍漲,佔GDP比率不斷下降,所以執政當局再怎麼宣傳經濟指標如何優異,民眾當然無感。

    為了讓民眾快速「有感」,挽救低迷的滿意度,騙取選票,只好不管有錢沒錢,是否還得了,先閉著眼睛大放利多再說,就像最近的農漁子女獎助學金加碼3成,且刪除成績須達標的規定;計程車舊換新最高補助35萬;每包肥料降價20元等等。財政紀律、世代公平正義(債留子孫)、文官體制、環境保護(農林地蓋工場,工業區閒置炒地皮)一切皆可拋,變成了「左皮右骨」四不像的民粹政治。

    民進黨在高雄當權了20年,一向視之為鐵票區,沒想到不敵空降的韓國瑜一句「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執政黨精英越是打壓,韓的人氣越旺,幾乎成為無敵鐵金剛。很多人對此「韓流」現象不解,其實就是因為這已不是藍綠之爭,而是基層對統治者及富有者的「階級對抗」。

    從歷史經驗中可知,不管左派、右派都各有優缺點,所以才會像鐘擺一樣來來回回,關鍵仍在執行者。台灣外有強敵,內政一塌糊塗,所幸民眾水準高、底子厚,才能支撐到現在。國民黨如果再次奪回政權,會改變嗎?台灣是否有一天能像北歐國家一樣,成為高水準的社會主義國家?實有賴各社會賢達集思廣益,共同努力了。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realtime/20190601/1576578/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