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的東西其實是非常淺白易懂的,想一想就能理解,假如你在一個除了貴族以外全部都是文盲的時代想要主張有教無類,那麼你肯定會把你的思想盡力講到文盲也能理解,並且摒棄冷僻文字跟花俏的文學技巧。
而科舉害人之處在於,當直白的學問變成官員任命考核的標準之後,世族們為了在萬里挑一的考試之中勝出,於是全心鑽研如何把簡單的道理講得更加複雜,為了確保考試的公平性士族集團必須否定標準答案以外的任何解釋。
學術從此放棄了把原有理論更深入演繹與更廣泛應用的正常應有進化,而是畸形的往把相同的文字越來越複雜化發明更多詞彙去描述同一句話,那其實只是原地打轉的文字迷宮。
因為在這個文字迷宮裡面無論堆疊再多的繁華技巧始終也產生不了新東西,因此讀書變成痛苦的反覆鑽研如何運用文字。
求知應該是快樂的,知道更多東西應該是快樂的,可是中國人的讀書是痛苦的,『學海無涯苦作舟』,因為在無涯的學海裡面只有無窮盡的修辭跟典故技巧,根本沒有任何新東西。
一代一代中國人年少時都把讀書當成一種苦難,等他們不需要再讀書以後就很自然把書當成仇敵一樣痛恨,他們不承認任何讀起來會讓你快樂的書籍能算是知識,也不承認讀書的時候會感到快樂的人是在學習,他們無法想像讀書跟學習可以是一種娛樂,他們不相信這個世界上居然有人不是為了升官發財也願意讀書。
這個新時代、新世界他們不理解、無法理解,所以他們想盡辦法找回安全感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們的讀書變成一種痛苦,他們永遠不會放棄報復世界。
不管是支持還是看衰如羅輯思維這種知識型媒體的人,其實都不能接受一個事實,就是『知識性媒體它事實上是一種娛樂媒體。』
讀書是一種娛樂,聽書也是一種娛樂,為了娛樂花錢並不可恥,也不需要以能夠得到什麼回報做前提。
反過來說,讀書也沒啥了不起,就是為了避免自己成為除了活下去以外什麼也不做的行屍走肉,因此你必須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可以是讀書,也可以是其他。
讀書是為了讓自己靈魂豐富而已,它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有趣的人,你是對自己負責,科舉都廢了一百多年了,並沒有因為你讀了書就比別人了不起
假如承認這點,很多花了幾百萬拿到文憑的人自尊心會崩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