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15年前,微軟的作業軟體製作的文件用蘋果電腦其實是打不開的。因為缺乏相容性,所以如果想到順暢進行作業,消費者只能選擇單一作業系統。然而這樣的舉動卻對擁有電腦的便利性造成損害,不管是對微軟公司或是蘋果公司來說,都是弊大於利。而後微軟公司的Office文書製作表單計算等軟體因為擁有相容性在蘋果電腦上也可以使用,另外一方面蘋果的iPad也能在微軟作業系統使用,獲得隨身型音樂播放器爆炸性的佔有率,如果iPad只能和蘋果系統連結,可能就無法增加那麼多的使用者了吧!
日本的手機市場也有同樣的情況,電子郵件中使用的表情符號,在不同公司的機種也能顯示,透過紅外線即可交換郵件地址等相容性提高。像這樣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結果就是讓雙方的利益都獲得提升。
一開始激烈的互相發動攻擊而後開始解調合作的實例,在現實社會其實很容易就觀察得到,當然也有徹底戰鬥到淘汰一方為止的模式,這是將利益放一邊,也要奪得市場佔有率的策略,先不管這個策略的正確與否,錄影帶大帶與小帶的戰爭可以說是非常有名的,在家庭錄影帶普及的1980年代兩者激烈爭奪能夠被留下的規格生存,結果VHS贏了。但這個領域的技術也與日俱精,這樣的競爭自然也會反復出現,Blu-ray藍光光碟和HD-dvd的競爭是比較新的代表,2008年2月東芝決定退出,讓Blu-ray藍光光碟得到最後的勝利。
要繼續作戰或是撤退,要持續敵對或是合作,這是企業常面臨的困難抉斷,必須慎重考慮對我們來說真正有利的行動到底是什麼,在這種時候賽局理論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賽局理論認為所有事物都是由「參加賽局的玩家」和「支配賽局的規則」所構成的玩家是人或公司或國家都沒有關係,只要有兩個以上的玩家參加賽局即可成立,如果是自己正在面對的問題,玩家的構成就會是自己和對手,玩家是誰在,有什麼樣的規則所支配,這就是賽局理論的基本思考法。透過這個想法就能看賽局的整體樣貌。
但人往往不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選項,最大的原因正是因為自己是玩家,所以是視野變得狹隘,不管是足球或橄欖球,為了找到有效空間從空中俯瞰是最好的,但在球場打球的球員,通常是看不見球場整體情況的,參與賽局的玩家,通常只用自己眼前所見的事物來思考。
所以別說是要預測對手的思考和行動, 釐清賽局的規則是什麼,等…基本上光要怎麼認清整體構造就不太容易,可以說所有問題都是一樣的情況,因此即使你確定了對自己有利的行動,實際上也可能會發生巨大損失的狀況,因為你根本沒注意到你現在有更好的選項。
足球選手常常無法在最適合的空間傳球就是如此,從上空來看其實知道往右手邊長傳是最好的選擇,但球場上的球員就是不會知道!要得到這個從上空俯瞰的視野就要依靠賽局理論,前面已經說到,我認為學習賽局理論有三大目的。也就是可以令你獲得的三種能力
一、認清賽局問題的整體→分析能力。
二、預判即將發生的未來→預測能力。
三、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問題解決的能力。
只要看懂賽局結構就能得出對雙方而言最好的選項,反過來說各個玩家的行動若是對雙方而言並非最佳選擇也能馬上發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