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不完全這樣喔,簡化字在以往的歷史上就出現過,很多是把行書體或草書體楷書化,而不是把繁體字簡化來的,只有一部分的字是新造的。
2.簡化字是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導致的嗎?
答:中國國民黨就曾經試編簡化字表,但是中國國民黨大老戴季陶強烈反對作罷。 另外戴季陶就是主導中華民國在台黨國版(國編版)課本的一大推手。
3.很多中國人都看不懂繁體字嗎?
答:其實1964年才開始使用簡化字,所以很多中國人民在1964前就上過學的, 他們是能夠流暢的使用繁體字的。
4.簡化字只有推行過一波嗎,有沒有第二波?
答:依照共產黨的國際主義,中蘇交惡之前的字體改造目標是消滅漢字,完全使用 西里爾字母來發音,但是因為中蘇交惡計畫作罷。
我個人對漢字的一點看法:
方塊字作為現代觀念的載體是不夠的 |
其實我認為完全使用漢字的效果不好,為什麼呢。 因為對外來事物的吸收太慢了。 因為儒教的尚古,壓制知識分子的思想,導致創意的喪失, 東亞地區的新事物幾乎都是外來輸入的。
但是有一些器物或觀念輸入的過程你找不到相對應的概念。
比如說「共和」這一詞彙,res publica 拉丁文原意是人民的公眾事務。 但是在儒教文化圈從來都沒有人民來管事的前例。
「共和」的辭源來自於根據《古本竹書紀年》:「厲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攝行天子事」,又載「共伯和干王位」。
其實就是當時的周厲王嚴格管制經濟,不讓老百姓開採自然資源,結果百姓暴動。 厲王逃跑了,大家只好找共伯和這個諸侯代為行政,共伯和就召集六卿議決國政。 (另外一種說法是召公與周公代替厲王)這是暫時的。 所以在民國肇建的時候,很多人還以為共和是暫時的,之後還是要有皇帝的。
這就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理解障礙。 再舉一個例子,今天我們說上帝,你想到的是基督教的上帝。 但是上帝這個詞彙是來自於儒教經典《尚書》: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上帝是天子、帝王、君主中的至上神(有點像是界王與界王神的關係)又稱「帝」、「天」、「天帝」、「昊天上帝」,是仁義禮智信的神。 這又是一個翻譯上的落差了,而且今天儒教中的上帝被耶教的上帝襲奪了。
日本能夠快速地吸收西方文化的重要原因就是脫亞入歐, 最重要的就是擺脫儒教的尚古史觀。不要凡是都覺得古代三皇五帝最好, 這樣社會才有發展的可能。 日文很輕易就能用片假名吸收外來新事物,這點就是華文所不及的地方了。
但羅馬的共和意思也是差不多啊
回覆刪除共和不等於民主,而且這個詞的現代意義是從日文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