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讀 David Halberstam 關於韓戰的鉅著 "The Coldest Winter",讀起來還是覺得非常緊湊而驚悚。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隔年6月25日,北朝鮮的金日成在沒有跟史達林以及毛澤東充分溝通的情況下,派軍衝過北緯38度線,一路勢如破竹,把南韓跟美國的聯軍逼到韓國的東南方一角。
不到三個月之後,1950年9月15日,美國的麥克阿瑟將軍率領聯合國軍隊在韓國西岸中部的仁川登陸,截斷朝鮮人民軍的歸路,一路追殺金日成到中韓邊界的鴨綠江畔。
但是又過了兩個月多月,1950年11月下半 ,毛澤東派彭德懷率領30萬大軍度過鴨綠江,又把美軍殺得落荒而逃。
再過一個月,1950年12月23日,美軍在韓國的指揮官 Johnny Walker 上將因為車禍意外身亡,美國緊急派 李奇威 (Mathew Ridgway)上將接手,他在首爾東南方打了幾場勝仗,好不容易才穩住了局勢。
一般認為,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救了國民黨政權一命。但是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對韓戰的了解卻十分有限。
在國民黨的教育之下,我們只知道麥克阿瑟將軍痛宰北朝鮮人民軍的歷史,卻不知道彭德懷痛宰美軍的歷史。
彭德懷帥領三十萬大軍進入北朝鮮的時候,晝伏夜行,避開馬路,在山間的羊腸小徑中一路向南。
一開始,美軍先是沒有察覺中國軍隊已經進入北朝鮮,後來即使知道了,卻也一再低估中國軍隊的人數跟戰鬥能力。
而其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麥克阿瑟自認是個亞洲通,又有著白人的優越感,他認為中國沒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膽量來跟美軍作戰。
美軍有大量的坦克車、卡車、以及吉普車,所以在韓戰初期,美軍習慣走大馬路,習慣在村落城鎮中紮營。
於是彭德懷就派一些部隊,先在美軍撤退路線的兩旁山丘上佈置好陣地,然後再用十倍、二十倍的兵力去衝擊在村落中的美軍陣地。
等到美軍在慌亂中撤退的時候,解放軍就在美軍撤退路線的兩旁痛擊美軍。
這樣的情節,彷彿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華容道」,諸葛亮事先派了趙雲、張飛、關羽在山中布陣,等著伏擊那落荒而逃的曹操。
彭德懷知道,美軍有著完全的制空權,又有大量的大砲跟坦克車,如果在白天打仗,中國軍完全不是對手。
所以彭德懷就要他的軍隊在白天躲起來,等到夜裡再去突擊美軍。
結果美軍在白天裡往往看不到中國軍,也不知道中國軍在哪裡。可是到了晚上,中國軍卻又像幽靈一樣的蜂擁而至,每次攻擊都是上千人、上萬人的規模,而且前仆後繼的,好像完全不怕死。
因此,在中國參戰的前幾個月,美軍嚇破了膽,一路敗退。
等到1951年初,李奇威上將接手之後,他認為美軍在中國軍夜襲的時候撤退後逃,往往會在撤退的路上遭到中國軍夾擊。因此,美軍倒不如先將陣地移到山丘上的制高點,在白天挖好戰壕做好準備,等著夜裡中國軍來包圍攻擊。
美軍只要撐過那可怕的夜戰,等到天亮,美軍的飛機出動,再加上大量的火砲轟擊,那就換成中國軍要落荒而逃了。
李奇威的戰法在韓戰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在1951年2月的砥平里戰鬥(Battle of Chipyong-ni) 當中,美軍就是採用這個戰術,固守山丘上的陣地,忍受大量的傷亡,一直撐到天亮。
等到天亮,美國軍機出現的時候,那就幾乎是屠殺了。據一位當時站在山丘上觀戰的美國士兵回憶:美國軍機投下汽油燃燒彈之後,大量的中國軍突然從隱藏的陣地中衝了出來,四散逃命。那種景象,就像有人踢翻了一個螞蟻丘一樣。
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在那場戰役中有51人陣亡,251人受傷,而中國軍隊有超過1000人陣亡,超過2000人受傷。
"The Coldest Winter" 這本書是美國人寫的,自然是美國人的觀點,而在韓戰期間,台灣也是站在美國這一邊,所以我們也不免站在美國的觀點。
但是看到書中所描述的戰爭慘況,心中不免驚恐悲傷,想到那些抗美援朝的中國軍人,大多是農村子弟,大多是他們父母心中的心肝寶貝。
他們為了打敗階級敵人,為了對抗美帝,在山丘上像螞蟻一般的死去。但是在他們死前,大概無法想像共產主義會帶來什麼樣的災難,而金日成、金正日、以及金正恩之後會是什麼混蛋模樣吧?
而足智多謀的彭德懷元帥當然也不會想到,十多年之後,他會被毛澤東惡整,度過了一個淒慘的晚年,然後在文化大革命中慘死。
死在韓戰的人民解放軍志願軍、多是國民黨降將部隊
回覆刪除投降共產黨就是該死
現在這堆滯台國民黨通通選擇站在共產黨那邊、那就是找死
中共承認的韓戰志願軍死亡人數是三十萬
回覆刪除我個人覺得絕對不止
基本上來說中國數字通通都是謊話